南主町[nán zhǔ tǐng] ,釋義:位于巖手縣西南內陸部,屬膽澤郡的一町。
南正町[nán zhèng tǐng] ,釋義:位于巖手縣西南內陸部,屬膽澤郡的一町。
南沙藍[nán shā lán] ,釋義:“南沙藍”是指廣州市南沙新區所呈現的天藍、樹綠、海藍的景象。
南柯蟻[nán kē yǐ] ,釋義:南柯夢中之蟻。亦比喻追逐暫時富貴的人。
南北學[nán běi xué] ,釋義:南北朝 時,經學分為南、北兩派。
南學會[nán xué huì] ,釋義:清 末維新派在 湖南 講求新學、宣傳變法的團體。由 譚嗣同、唐才常 等發起,1898年(光緒 二十四年)2月在 長沙 成立(各縣設分會)。每次開會,由 黃遵憲、皮錫瑞、譚嗣同 等人輪流主講,宣講新學,討論 湖南 新政,曾與守舊派展開激烈斗爭。在戊戌政變中被破壞。
南海舶[nán hǎi bó] ,釋義:古代稱航行至我國口岸進行貿易的外國商船為“南海舶”。
南伯姓[nán bǎi xìng] ,釋義:南伯姓源于羋姓,出自先秦時期的楚國術士南伯,屬于以先祖名號為氏。得姓始祖:南伯。
南面王[nán miàn wáng] ,釋義:泛指王侯。謂最高統治者。
南國社[nán guó shè] ,釋義:文學藝術團體。成立于1927年。田漢 創辦。社內分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部,但以戲劇活動為主。1930年因參加左翼戲劇活動被國民黨查封。
南城縣[nán chéng xiàn] ,釋義:《南城》是楊意幫時光電臺寫的一篇回憶文章,在2012年春節以南城歲月為主題而寫的一篇文章,負責播音的是新浪微博音樂人水木。
南平獠[nán píng liáo] ,釋義:古代少數民族名。亦稱 南平蠻。屬古 獠 人的一支。
南州榻[nán zhōu tà] ,釋義:東漢 陳蕃 做 豫章 太守時,不接待賓客,唯 徐稺 來訪,特設一榻,徐 一去就把榻懸掛起來。因 徐稺 為 豫章 人,故稱“南州榻”。后用為禮遇嘉賓之典實。
南北向[nán běi xiàng] ,釋義:房屋的方位坐北朝南。
南遮姓[nán zhē xìng] ,釋義:源于嬴姓,出自西周朝時期王宮侍衛統領遮衛,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南廠村[nán chǎng cūn] ,釋義: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豐元店鄉轄村。
南瓜須[nán guā xū] ,釋義:南瓜須為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卷須,在夏、秋季采收,鮮用。
南無佬[nā mó lǎo] ,釋義:粵語,指的是中式喪葬禮儀中為先人超渡或其他穿著道袍主持民間拜神活動的民間道士。
南學會[nán xué huì] ,釋義:清 末維新派在 湖南 講求新學、宣傳變法的團體。由 譚嗣同、唐才常 等發起,1898年(光緒 二十四年)2月在 長沙 成立(各縣設分會)。每次開會,由 黃遵憲、皮錫瑞、譚嗣同 等人輪流主講,宣講新學,討論 湖南 新政,曾與守舊派展開激烈斗爭。在戊戌政變中被破壞。
南豐州[nán fēng zhōu] ,釋義:中國古代的州。
南西廂[nán xī xiāng] ,釋義:以南曲演唱《西廂記》故事的南戲或傳奇劇本的通稱。系據 王實甫 北曲《西廂記》翻變而成,情節基本相同,有 宋 元 南戲《崔鶯鶯西廂記》(作者不詳),明 李景云 南戲《鶯鶯西廂記》和 李日華《南調西廂記》、陸采《陸天池西廂記》等。
南北司[nán běi sī] ,釋義:“南司”與“北司”的合稱。
南宮姓[nán gōng xìng] ,釋義: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四友之一南宮子,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南中夷[nán zhōng yí] ,釋義:南中夷三國志卷四三李恢傳南土平定,恢軍功居多。
南門姓[nán mén xìng] ,釋義:南門,除一般通用的意義外,根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古代人將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恒星半人馬座ε星和α星稱為南門星2。
南宮敬[nán gōng jìng] ,釋義:指 南宮敬叔,春秋 時 魯 大夫。
南面官[nán miàn guān] ,釋義:遼太宗 耶律德光 統治中國北部后,官分南北,南面官有南面京官、南面朝官、南面宮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財賦官、南面軍官、南面邊防官等,專治 漢 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參閱《遼史·百官志三、四》。
南柯記[nán kē jì] ,釋義:傳奇劇本。明代湯顯祖作。取材于唐代李公佐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淳于棼夢中至槐安國,與金枝公主成婚,位居左丞相,復又獲罪放逐,醒來看破紅塵而坐化。
南國社[nán guó shè] ,釋義:文學藝術團體。成立于1927年。田漢 創辦。社內分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部,但以戲劇活動為主。1930年因參加左翼戲劇活動被國民黨查封。
南匯嘴[nán huì zuǐ] ,釋義:南匯嘴位于上海市的最東端,據史料記載,2000多年前,揚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
南面王[nán miàn wáng] ,釋義:泛指王侯。謂最高統治者。
南華夢[nán huá mèng] ,釋義:指 莊周 的蝴蝶夢。
南北衙[nán běi yá] ,釋義:1.唐時皇宮禁衛軍分為南衙、北衙,合稱“南北衙”。","2.唐時謂宰相以下群臣為南衙,稱宮中宦官為北司,合稱“北司、南衙”,亦稱“南北衙”。參見“南衙”。
南流景[nán liú jǐng] ,釋義:指太陽。
南山豹[nán shān bào] ,釋義:1.典出漢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生而須死耳。”后因以“南山豹”比喻隱居伏處、愛惜其身,有所不為的人。","2.比喻富有文采。
南朝宋[nán cháo sòng] ,釋義: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也是南朝疆域最大,國力最盛的王朝。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六十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
南山皓[nán shān hào] ,釋義:即 商山 四皓。唐 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送爾 長江 萬里心,他年來訪南山 皓。”王琦 注:“南山皓,謂 漢 之四皓。四皓在 秦 時始入 藍田山,后又入 地肺山,漢 時匿 終南山。”亦稱“南山叟”。明 許潮《同甲會》:“俺幾個茹靈芝,共效 南山 叟。”詳“商山四皓”。
南雜劇[nán zá jù] ,釋義:明 中葉以后出現的一種戲曲形式。在一個劇本內兼用南北曲或專用南曲。類似短的傳奇,但仍稱為雜劇。戲曲史上稱之為南雜劇,以別于 元 雜劇。
南冠客[nán guān kè] ,釋義:1.借指囚犯。清 趙翼《甌北詩話·汪水云硯歌》:“同隊者萬卷書,作伴者三尺琴,為南冠客供清吟。”清 顏光敏《送朱錫鬯之濟南》詩:“訟庭尚有南冠客,莫向 燕臺 思故人。”自注:“時 亭林 以詔獄在 濟南。”","2.指南方人。明 唐順之《永年公館夜宿》詩:“棲遲異域南冠客,嘹唳長風北雁聲。”參見“南冠”。
南山矸[nán shān gān] ,釋義:亦作“南山粲”。寧戚 飯牛歌的首句。因也代指飯牛歌。寓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意。
南北宅[nán běi zhái] ,釋義:宋 代皇室子弟的學塾,有南北兩處,故稱。
南北人[nán běi rén] ,釋義:《禮記·檀弓上》:“今 丘 也,東西南北之人也。”鄭玄 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后因以“南北人”指居無常處、行蹤不定的人。
南北史[nán běi shǐ] ,釋義:《南史》與《北史》的合稱。系 唐 李延壽 增刪裁并 宋、齊、梁、陳、北齊、魏、周、隋 八書而成,較舊史為簡凈。
南北曲[nán běi qǔ] ,釋義:南曲與北曲的合稱。南曲又稱“南詞”,北曲又稱“北詞”,故也合稱為“南北詞”。南曲以 唐 宋 大曲、宋 詞為基礎,曲調用五音階,用韻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帶)語音為標準,有平上去入四聲。聲調柔緩宛轉,以簫笛伴奏。
南鄉姓[nán xiāng xìng] ,釋義: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南鄉邑,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南苜蓿[nán mù xu] ,釋義: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南里信[nán lǐ xìn] ,釋義:南里信村位于山西省東南部。
南史姓[nán shǐ xìng] ,釋義: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記史大夫南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南棧道[nán zhàn dào] ,釋義:即石牛道。古道路名。自今 陜西 勉縣 西南行至 劍門關,是古代聯系 漢中 和 巴蜀 的交通要道。
南障山[nán zhàng shān] ,釋義:廬山 的古名。
南天竺[nán tiān zhú] ,釋義:1.南部印度。","2.灌木名。","3.曲名。參閱唐崔令欽《教坊記·曲名表》。
南書房[nán shū fáng] ,釋義:在 北京 故宮乾清宮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讀書處。后選調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員到里面當值,除應制撰寫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詔令,一度成為發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間軍機處成立后,即專司文詞書畫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戶部侍郎入直南書房。”清 昭槤《嘯亭續錄·南書房》:“本朝自 仁廟 建立南書房於 乾清門 右階下,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
南天竺[nán tiān zhú] ,釋義:1.南部印度。","2.灌木名。","3.曲名。參閱唐崔令欽《教坊記·曲名表》。
南北軍[nán běi jūn] ,釋義:漢 代的南軍與北軍的合稱。《漢書·刑法志》:“天下既定,踵 秦 而置材官於郡國,京師有南北軍之屯。”清 俞正燮《癸巳類稿·漢南北軍義》:“今案 高祖 時之南北軍,以衛兩宮。漢 五年,治 長樂宮,八年,治 未央宮,皆有衛。長樂 在東為北軍,未央 在西南為南軍……至 文帝 時,乃合南、北軍,夜拜 宋昌 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參見“南軍”、“北軍”。
南書房[nán shū fáng] ,釋義:在 北京 故宮乾清宮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讀書處。后選調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員到里面當值,除應制撰寫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詔令,一度成為發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間軍機處成立后,即專司文詞書畫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戶部侍郎入直南書房。”清 昭槤《嘯亭續錄·南書房》:“本朝自 仁廟 建立南書房於 乾清門 右階下,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
南陽子[nán yáng zǐ] ,釋義:指 諸葛亮。因其為 南陽 人,故稱。
南渡江[nán dù jiāng] ,釋義: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島中部山區,在海口以東入瓊州海峽。長311千米。流量豐富。上游建有松濤水庫。
南陽子[nán yáng zǐ] ,釋義:指 諸葛亮。因其為 南陽 人,故稱。
南海神[nán hǎi shén] ,釋義:南方之神。廟在 廣東省 廣州市 東南。《隋書·禮儀志二》:“開皇 十四年閏十月,詔…… 東海 於 會稽縣 界,南海 於 南海鎮 南,并近海立祠。”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海於天地間,為物最鉅,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 河伯 之上,號為 祝融。”參閱《通典·吉禮五》。參見“祝融”。
南水島[nán shuǐ dǎo] ,釋義:在香洲西南部42公里,雞啼門西側,僅距北水南側300米。
南北省[nán běi shěng] ,釋義:南省與北省的合稱。
南豆腐[nán dòu fu] ,釋義:食品,豆漿煮開后加入石膏使凝結成塊而成,比北豆腐水多而嫩。有的地區叫嫩豆腐。
南薰樓[nán xūn lóu] ,釋義:又稱“南門樓”,位于寧夏銀川城東南的南環東路與中山南街交叉口上,坐北朝南,面臨廣場。
南北宗[nán běi zōng] ,釋義:1.我國佛教禪宗的兩個派別。佛教禪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為南北二宗:南宗為六祖慧能所創,主張“頓悟說”,行于南方;北宗為神秀所創,主張“漸悟說”,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頓北漸”之稱。后世南宗大行,分為“五家七宗”。參閱《壇經·頓漸品》。","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3.我國山水畫自唐以后的兩種流派。南宗源于王維,重渲染而少鉤勒;北宗源于李思訓父子,重寫實而多用重彩。其說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傾向。見《容臺別集·畫旨》。
南匈奴[nán xiōng nú] ,釋義:東漢 光武帝 建武 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 內部分裂為二,其一部南下附 漢,被稱為 南匈奴。
南北選[nán běi xuǎn] ,釋義:金 代初期制定的在 遼、宋 降區考選人才的一種臨時制度。《金史·選舉志一》:“﹝ 天會 ﹞五年,以 河北、河東 初降,職員多闕,以 遼、宋 之制不同,詔南北各因其素所習之業取士,號為‘南北選’……﹝ 天德 ﹞三年,併南北選為一。”
南順里[nán shùn lǐ] ,釋義:南順里在福建省連城縣,系縣城郭以外周圍的地方的古地名;舊為汀州蓮城鄉圖之一,境內有八大名勝古跡。
南山壽[nán shān shòu] ,釋義:典出《詩·小雅·天保》:“如 南山 之壽,不騫不崩。”孔穎達 疏:“天定其基業長久,且又堅固,如 南山 之壽。”后用為人祝壽之詞。南朝 陳 張正見《御幸樂游苑侍宴》詩:“愿薦南山壽,明明奉萬年。”唐 李白《春日行》:“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亦作“南岳壽”。唐 魏元忠《修書院學士奉敕宴梁王宅》詩:“愿陪南岳壽,長奉北宸樽。”
南渡江[nán dù jiāng] ,釋義: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島中部山區,在海口以東入瓊州海峽。長311千米。流量豐富。上游建有松濤水庫。
南五祖[nán wǔ zǔ] ,釋義: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師,即 北宋 張用成(號 紫陽)、石泰(號 杏林)、南宋 薛道光(號 紫賢)、陳楠(號 翠虛)和 白玉蟾(號 海瓊子),與道教全真道的創立者北五祖相對而稱。參閱 明 王圻《續文獻通考》。
南北郊[nán běi jiāo] ,釋義:南郊與北郊。分別為古代王朝祭天、祭地之處。
南華夢[nán huá mèng] ,釋義:指 莊周 的蝴蝶夢。
南門村[nán mén cūn] ,釋義: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澄江鎮下轄村,是泰和城區的南大門,南靠濱江大道,北依澄江河,西靠泰和大橋,東至東門渡口。
南榮姓[nán róng xìng] ,釋義:南榮姓源自于西南夷戰國中期古哀牢國,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南謝村[nán xiè cūn] ,釋義:南謝村位于深州市東北方向直線距離20公里左右,位于武強 饒陽 深州 三地中心點。
南通礁[nán tōng jiāo] ,釋義:南海南沙群島島礁之一。
南監本[nán jiàn běn] ,釋義:明 南京 國子監刊行的版本。
南里姓[nán lǐ xìng] ,釋義: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宋國、鄭國邊境之地南里,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南班子[nán bān zi] ,釋義:天津人稱來自 上海 的妓女班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飯后,約了我出去,到 侯 家后一家南班子里吃酒。”
南歌子[nán gē zǐ] ,釋義:唐 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有單調、雙調。單調二十三字,平韻,又名《春宵曲》、《水晶簾》、《碧窗夢》。雙調五十二字,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又名《南柯子》、《望秦川》、《風蝶令》。此詞曲調本屬南音,故名《南歌子》。
南北路[nán běi lù] ,釋義:1.向南和向北的道路。","2.戲曲聲腔中的皮(西皮)黃(二黃)的別稱。因西皮來自(陜西)而稱為“北路”,二黃來自安徽而稱為“南路”,合稱“南北路”。
南匈奴[nán xiōng nú] ,釋義:東漢 光武帝 建武 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 內部分裂為二,其一部南下附 漢,被稱為 南匈奴。
南詔蠻[nán zhào mán] ,釋義:指 烏蠻 等族。
南北卷[nán běi juàn] ,釋義:南卷與北卷的合稱。明清科舉,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兩種(后又增中卷)。自明代宣德以后,會試取士定名額比例為南方占十分之六,北方占十分之四。
南北宗[nán běi zōng] ,釋義:1.我國佛教禪宗的兩個派別。佛教禪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為南北二宗:南宗為六祖慧能所創,主張“頓悟說”,行于南方;北宗為神秀所創,主張“漸悟說”,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頓北漸”之稱。后世南宗大行,分為“五家七宗”。參閱《壇經·頓漸品》。","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3.我國山水畫自唐以后的兩種流派。南宗源于王維,重渲染而少鉤勒;北宗源于李思訓父子,重寫實而多用重彩。其說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傾向。見《容臺別集·畫旨》。
南海神[nán hǎi shén] ,釋義:南方之神。廟在 廣東省 廣州市 東南。《隋書·禮儀志二》:“開皇 十四年閏十月,詔…… 東海 於 會稽縣 界,南海 於 南海鎮 南,并近海立祠。”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海於天地間,為物最鉅,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 河伯 之上,號為 祝融。”參閱《通典·吉禮五》。參見“祝融”。
南歌子[nán gē zǐ] ,釋義:唐 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有單調、雙調。單調二十三字,平韻,又名《春宵曲》、《水晶簾》、《碧窗夢》。雙調五十二字,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又名《南柯子》、《望秦川》、《風蝶令》。此詞曲調本屬南音,故名《南歌子》。
南五祖[nán wǔ zǔ] ,釋義: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師,即 北宋 張用成(號 紫陽)、石泰(號 杏林)、南宋 薛道光(號 紫賢)、陳楠(號 翠虛)和 白玉蟾(號 海瓊子),與道教全真道的創立者北五祖相對而稱。參閱 明 王圻《續文獻通考》。
南北曲[nán běi qǔ] ,釋義:南曲與北曲的合稱。南曲又稱“南詞”,北曲又稱“北詞”,故也合稱為“南北詞”。南曲以 唐 宋 大曲、宋 詞為基礎,曲調用五音階,用韻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帶)語音為標準,有平上去入四聲。聲調柔緩宛轉,以簫笛伴奏。
南柯記[nán kē jì] ,釋義:傳奇劇本。明代湯顯祖作。取材于唐代李公佐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淳于棼夢中至槐安國,與金枝公主成婚,位居左丞相,復又獲罪放逐,醒來看破紅塵而坐化。
南公鼎[nán gōng dǐng] ,釋義:西周 初期青銅器。清 道光 年間在 陜西省 岐山 禮村 出土,為 南公 之孫 盂 所造,故稱。或稱“盂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