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龍爪[chì lóng zhǎo] ,釋義:白棘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白棘》。
赤白濁[chì bái zhuó] ,釋義:有濕熱下流而致者,病從脾而及腎也。
赤鳳來[chì fèng lái] ,釋義:見“赤鳳皇來”。
赤龍子[chì lóng zǐ] ,釋義:指 漢高祖 劉邦。
兀剌赤[wū là chì] ,釋義:1.亦作“ 兀赤 ”。","2.蒙古語的音譯。馬夫;管理驛馬的人。 元 火源潔 《華夷譯語》卷上:“馬夫,曰兀剌赤。” 元 施惠 《幽閨記·奉使臨番》:“兀剌赤,兀剌赤,門外等多時。” 明 朱有燉 《桃源景》第四折:“[浄白]:‘俺是 蒙豁阿 堵兀赤。’[末白]:‘他説他是 達達 人放馬的。’”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相出京宣旨》:“兀剌赤,俺路上要吃得些介分例,俺那里吃得勾,須索多討些個。”
赤龍舟[chì lóng zhōu] ,釋義:技術上的進步,使龍舟的功能發生轉變,從豪華游船發展成了戰船。
赤龍子[chì lóng zǐ] ,釋義:指 漢高祖 劉邦。
赤根菜[chì gēn cài] ,釋義:菠菜的別名。因根紅而稱。
赤緊的[chì jǐn de] ,釋義:1.猶言實在是;真個是。元 關漢卿《魯齋郎》楔子:“他為臣不守法,將官府敢欺壓,將妻女敢奪拿,將百姓敢蹅踏,赤緊的他官職大的忒稀詫!”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姐呵,你不合臨去也回頭兒望。待颺下教人怎颺?赤緊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腸。”元 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二折:“非是我 王仲宣 胸次高,赤緊的 晏平仲 他那度量窄。”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遙望見竹籬茅舍兩三家,赤緊的人依古道,鴈落平沙。”","2.猶言無奈,沒奈何。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你道那水牀上熱熱的蒸餅你要吃一個兒……赤緊的喒手里無錢呵,可著甚的去買那!”元 沙正卿《斗鵪鶉·閨情》套曲:“愁的是針拈著玉筍,怕的是燈點上銀釭,恨的是簾控著金鉤,赤緊的爺娘又不解,語話也難投。”","3.猶言想不到,沒料到。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 孫權 云]:‘妹子,你休得推託,你那生時年月,我已寫的去了也。’[正旦唱]:‘赤緊的老萱堂將我年月時早送與新壻家,怎再辭?’”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你道他弟兄雖多兵將少……赤緊的將 夏侯惇 先困了。”元 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二折:“兀的不氣堵住我咽喉,哥也,赤緊的君子落在您這小兒彀!”明 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你因甚相通這書一緘?莫怪我等閒特故來搖撼。赤緊的 張橫渠 不肯貪婪,只待要坐取公侯伯子男。”","4.形容時間短促,猶言一時間、轉眼間。元 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二折:“荊王 云:‘賢士可曾投託人么?’正末唱:‘赤緊的難尋東道主。’”元 劉伯亨《朝元樂》套曲:“見如今老菊匆匆瘦,赤緊的新梅漸漸肥,刀尺臨逼。”","5.形容迅速,疾忙。元 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赤緊的烏緊飛,兔緊催,暫時相賞莫相違。”明 金白嶼《粉蝶兒·重過蔣南泠休園》套曲:“眼見的金飇送爽,怎禁他玉露凋傷。赤緊的流光逝水,卻又早碧梧涼影墮銀牀。”清 洪昇《長生殿·驚變》:“稱兵的 安祿山,赤緊的離了 漁陽,陷了 東京,破了 潼關。”清 洪昇《長生殿·刺逆》:“趁著這殘更頻報,赤緊的向心窩刺一刀。”","6.猶言著急的,擔心的。元 關漢卿《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明 馮惟敏《端正好·淶邑初度自述》套曲:“為民為國非干譽,赤緊的君恩未報,民命難蘇。”
赤眼鱒[chì yǎn zūn] ,釋義:魚,身體前部圓筒形,后部側扁,銀灰色,眼上緣紅色,生活在淡水中。
赤鳳來[chì fèng lái] ,釋義:見“赤鳳皇來”。
丸赤白[wán chì bái] ,釋義:漢 代 長安 少年謀殺官吏時,以三色彈丸抓鬮,得紅丸者殺武吏,得黑丸者殺文吏,得白丸者于同伴被殺時主喪事。事見《漢書·酷吏傳·尹賞》。后為暗殺官吏的典實。清 王芑孫《秋懷》詩:“惡少數羣丸赤白,好官平日轂丹朱。”
赤根菜[chì gēn cài] ,釋義:菠菜的別名。因根紅而稱。
火里赤[huǒ lǐ chì] ,釋義: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弓手;帶弓箭的人。
赤咚瓟[chì dōng bó] ,釋義:雄花序總狀、圓錐狀、近頭狀或傘房狀;苞片較小,全緣。
赤堇山[chì jǐn shān] ,釋義: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南,相傳為 春秋 時 歐冶子 鑄劍之處。
赤玉舄[chì yù xì] ,釋義:古代傳說中赤玉做成的鞋子。漢 劉向《列仙傳·安期先生》:“安期先生 者,瑯琊 阜鄉 人也,賣藥於 東海 邊,時人皆言‘千歲翁’。秦始皇 東游,請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度數千萬,出於 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雙為報,曰:‘后數年,求我於 蓬萊山。’”唐 李白《古風》之二十:“終留赤玉舄,東上 蓬萊 路。”
大赤坑[dà chì kēng] ,釋義: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鄉東南部,發源于澄照鄉漈頭與大漈鄉交界處(爐西嶺南側)。
赤玉膏[chì yù gāo] ,釋義:一種藥名,主治內外臁瘡。
月赤族[yuè chì zú] ,釋義:每個月的工資不但用完用光,而且還要通過透支來滿足當月的消費的那些人。
赤巴巴[chì bā bā] ,釋義:赤裸裸,毫無遮掩。
長慶赤[cháng qìng chì] ,釋義:涂飾墻壁的一種赤色顏料。
探赤丸[tàn chì wán] ,釋義:謂古時游俠輩受賕殺武吏。泛指殺人報仇。
赤佛堂[chì fó táng] ,釋義:唐 代地名。
赤鳳凰[chì fèng huáng] ,釋義:1.亦作“赤鳳皇”。指情夫;情郎。","2.樂曲名。即《赤鳳皇來》曲。
赤子巖[chì zǐ yán] ,釋義:“赤子”就是嬰兒的意思。
眼胎赤[yǎn tāi chì] ,釋義:病證名。
赤白濁[chì bái zhuó] ,釋義:有濕熱下流而致者,病從脾而及腎也。
赤靈符[chì líng fú] ,釋義:舊時佩掛胸前以避災邪的符箓。
云都赤[yún dōu chì] ,釋義:蒙古 語音譯。意為帶刀的人,元 代用以名皇帝的侍衛官。
赤霜袍[chì shuāng páo] ,釋義:傳說中神仙穿的長袍。
赤丁子[chì dīng zǐ] ,釋義:《類說》卷十三引 唐 李隱《瀟湘錄》:“洛陽牟穎 郊外葬一骷髏,夢一人來謝云:我本強寇,為同輩見害。感公掩藏,愿陰護公。若有急,但呼赤丁子,即至矣。后數有應驗。”后以“赤丁子”泛指鬼役,鬼仆。
博爾赤[bó ěr chì] ,釋義:蒙古語。原意為司膳、廚師。
赤火繩[chì huǒ shéng] ,釋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相互生長,葉片卵形或寬卵形,聚傘花序腋生,具數朵花,種子具翅。
騎赤鯉[qí chì lǐ] ,釋義:典出 漢 劉向《列仙傳·琴高》:“琴高 者,趙 人也。以鼓琴為 宋康王 舍人,行 涓 彭 之術,浮游 冀州 涿郡 之間二百餘年。后辭入 涿水 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齎待于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餘,復入水去。”后因以“騎赤鯉”為詠仙術的典故。宋 王安石《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元 薩都剌《題李遵道畫竹木圖》詩:“應逐錦袍弄明月,倒騎赤鯉對吹笙。”清 袁枚《題蔣元葵進士藏書樓》詩:“我不愿騎赤鯉登天門,但愿化作白蟫游此處。”亦作“騎魚”。唐 岑參《阻戎瀘間群盜》詩:“愿得隨 琴高,騎魚向云煙。”
赤鳳凰[chì fèng huáng] ,釋義:1.亦作“赤鳳皇”。指情夫;情郎。","2.樂曲名。即《赤鳳皇來》曲。
赤衛隊[chì wèi duì] ,釋義:即赤衛軍。 毛澤東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二:“若只有地方性質的赤衛隊,而沒有正式的紅軍,則只能對付挨戶團,而不能對付正式的白色軍隊。” 韓靜霆 《戰士愛北京》詩:“它就是赤衛隊手中的火把呀!” 王愿堅 《普通勞動者·支隊政委》:“我正帶著一支赤衛隊在赤白交界的地方活動。”參見“ 赤衛軍 ”。
赤堇山[chì jǐn shān] ,釋義: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南,相傳為 春秋 時 歐冶子 鑄劍之處。
赤筆書[chì bǐ shū] ,釋義:謂道教的仙書、符箓之類。
貴赤衛[guì chì wèi] ,釋義:元 代的宿衛禁軍之一。《元史·兵志二》:“貴赤衛:至元 二十四年立。”明 權衡《庚申外史·己亥》:“貴赤衛 韓僉事 家次子死。”亦省作“貴赤”。《元史·成宗紀二》:“詔凡戶隸貴赤者,諸人毋爭。”
赤燉燉[chì dùn dùn] ,釋義:火紅貌。唐 張鷟《朝野僉載》卷一:“開元 五年,洪 潭 二州復有火災,晝日,人見火精赤燉燉,所詣即火起。”
赤烘烘[chì hōng hōng] ,釋義:烤灼后所呈的紅色。
赤馬劫[chì mǎ jié] ,釋義:宋理宗 淳祐 中,柴望 上《丙丁龜鑒》十卷,計自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 五代 后漢 天福 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牽強附會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國家均有亂事發生。丙丁屬火,色赤,午為馬,未為羊,后因稱國家大亂為“赤馬劫”或“紅羊劫”。元 張翥《畫馬》詩:“百年重遭赤馬劫,散落不逐兵塵空。”
赤土國[chì tǔ guó] ,釋義:古國名。《隋書·赤土國傳》:“赤土國,扶南 之別種也。在 南海 中,水行百餘日而達所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亦簡稱“赤土”。《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四年》:“帝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 常駿 等請使 赤土。”
寶赤刀[bǎo chì dāo] ,釋義:古寶刀名。
赤鳳皇[chì fèng huáng] ,釋義:見“赤鳳凰”。
按赤臺[àn chì tái] ,釋義:成吉思汗同母次弟合赤溫之子。
赤火繩[chì huǒ shéng] ,釋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相互生長,葉片卵形或寬卵形,聚傘花序腋生,具數朵花,種子具翅。
赤白囊[chì bái náng] ,釋義:古代遞送緊急情報的文書袋。
赤熛怒[chì biāo nù] ,釋義: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南方之神,司夏天。亦稱“赤帝”。
小赤佬[xiǎo chì lǎo] ,釋義:和用法與其他方言中的“小鬼”類似。1“小赤佬”一詞一般用作口語,貶義詞。2。
赤楊木[chì yáng mù] ,釋義:赤楊木分布地區:美國西海岸,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北地區,是該區最常見的商用闊葉木。一般介紹:赤樺剛砍伐下來時近乎白色,經空氣接觸后迅速變為淺棕色、帶有黃色或者淡紅色的色調。
騎赤鯉[qí chì lǐ] ,釋義:典出 漢 劉向《列仙傳·琴高》:“琴高 者,趙 人也。以鼓琴為 宋康王 舍人,行 涓 彭 之術,浮游 冀州 涿郡 之間二百餘年。后辭入 涿水 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齎待于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餘,復入水去。”后因以“騎赤鯉”為詠仙術的典故。宋 王安石《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元 薩都剌《題李遵道畫竹木圖》詩:“應逐錦袍弄明月,倒騎赤鯉對吹笙。”清 袁枚《題蔣元葵進士藏書樓》詩:“我不愿騎赤鯉登天門,但愿化作白蟫游此處。”亦作“騎魚”。唐 岑參《阻戎瀘間群盜》詩:“愿得隨 琴高,騎魚向云煙。”
赤靈丹[chì líng dān] ,釋義:藥物組成:上血竭1錢,月石1兩。主治疔毒,腐毒不透。
赤土國[chì tǔ guó] ,釋義:古國名。《隋書·赤土國傳》:“赤土國,扶南 之別種也。在 南海 中,水行百餘日而達所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亦簡稱“赤土”。《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四年》:“帝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 常駿 等請使 赤土。”
赤靈符[chì líng fú] ,釋義:舊時佩掛胸前以避災邪的符箓。
赤包兒[chì bāo ér] ,釋義:即王瓜。一種多年生蔓草的果實,大如鴨卵,熟時紅色。清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赤包兒》:“每至十月,市肆之間,則有赤包兒、斗姑娘等物。”老舍《四世同堂》二:“赤包兒是一種小瓜,紅了以后,北平 的兒童拿著它玩。”
赤熛怒[chì biāo nù] ,釋義: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南方之神,司夏天。亦稱“赤帝”。
赤爪子[chì zhuǎ zǐ] ,釋義:山楂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山楂》。
赤腳漢[chì jiǎo hàn] ,釋義:謂沒有家業的人。
赤锳盤[chì yīng pán] ,釋義:1.紅色的玉石盤。 元 楊維楨 《吳下竹枝歌》之五:“銀馬杓中勸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盤。” 清 彭孫貽 《立夏日戲作盤中雜詩·朱櫻》:“虛言 樊素 口,空照赤瑛盤。”","2.比喻太陽。 宋 楊萬里 《初曉明朗忽然霧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詩:“高懸赤瑛盤,不計丈尺許。下照空濛間,紅光貫輕素。”
赤軍子[chì jūn zǐ] ,釋義:南唐 時農民起義軍的稱號。《類說》卷十八引 宋 龍袞《江南野錄·赤軍子》:“嗣主 璟(李璟)字 伯玉,嗣位,改元 保大,是年 處州 妖賊作亂,皆絳衣,號‘赤軍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