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虎魚[xiā hǔ yú] ,釋義:魚綱鰕虎魚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魚類。體側扁,少數呈鰻形。眼小,腹鰭愈合成一吸盤。
虎頭枕[hǔ tóu zhěn] ,釋義:傳說中 殷紂王 所用玉枕。
老虎班[lǎo hǔ bān] ,釋義:明 清 時進士經過朝考,按等第分別授官,其中一部分人被點為知縣當即分省任用,稱榜下即用知縣,俗稱“老虎班”。
殿上虎[diàn shàng hǔ] ,釋義:宋 諫議大夫 劉安世 的綽號。
虎頭牌[hǔ tóu pái] ,釋義:1.猶虎符。刻有虎頭形的牌子。","2.清代衙門前所掛繪有虎頭形的木牌。用以表示官府的威嚴。亦指一般繪有虎頭形的牌子。","3.舊時官府捉拿罪犯的憑證。
落地虎[luò dì hǔ] ,釋義:主要存在于一些地方話中,用來形容一些在當地稱王稱霸或在當地很有勢力的人,是一個帶有諷刺、戲謔色彩的詞語。
老虎機[lǎo hǔ jī] ,釋義:一種賭博機器,內有計算機裝置,參賭者將硬幣投入機器,如獲勝,機器會將儲藏在內的硬幣自動吐出,否則硬幣便被機器吞掉。
肉翅虎[ròu chì hǔ] ,釋義:飛獸名。古人認為神異,謂可食人。
老老虎[lǎo lao hǔ] ,釋義:“老老虎”,是指退居二線或退休了的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的省部級及以上高官。
敗虎堡[bài hǔ pù] ,釋義:明長城大同鎮重要關堡。
巴山虎[bā shān hǔ] ,釋義:1.即爬山虎。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葉藤本。也稱地錦、常春藤。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蔓草二·常春藤》。參見“地錦”。","2.舊軍器之一。
虎而冠[hǔ ér guàn] ,釋義:冠:把帽子戴在頭上。比喻生性殘虐的人。
虎狼心[hǔ láng xīn] ,釋義:喻指貪殘暴虐之心。
黑虎跳[hēi hǔ tiào] ,釋義:科舉考試中的一種舞弊行為,由槍手代做墨卷。
虎不拉[hǔ bù lā] ,釋義:〈方〉比喜鵲稍大的一種鳥,性猛善鳴。
金虎臺[jīn hǔ tái] ,釋義:臺名。曹操 建。故址在今 河北省 臨漳縣 西南故 鄴城 西北隅。《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建安 十八年﹞九月,作 金虎臺。”亦省稱“金虎”。晉 陸云《登臺賦》:“朝登 金虎,夕步 文昌。”唐 溫庭筠《金虎臺》詩:“碧草連 金虎,青苔蔽石麟。”
龍虎旂[lóng hǔ qí] ,釋義:見“龍虎旗”。
打虎跳[dǎ hǔ tiào] ,釋義:手﹑腳先后著地,向前跳躍或側向翻身。
飛虎旗[fēi hǔ qí] ,釋義:繪制有飛虎圖形的旗幟。
石虎殿[shí hǔ diàn] ,釋義:后趙 石虎 營建的宮殿。
虎頭萬[hǔ tóu wàn] ,釋義:江湖春點中的詞語,關于姓氏黑話,姓“王”的意思。
猛虎行[měng hǔ xíng] ,釋義:樂府《平調曲》名。
文中虎[wén zhōng hǔ] ,釋義:宋 歐陽修《歸田錄》卷上:“﹝ 謝希深 ﹞以啟事謁見 大年,有云‘曳鈴其空上,念無君子者,解組不顧公,其如蒼生何!’大年 自書此四句于扇曰:‘此文中虎也。’”后以“文中虎”指擅長詩文的人。宋 劉才邵《勒兵行》:“監丞健筆文中虎,須臾作歌繼《常武》。”宋 劉克莊《送黃舒文赴欽教》詩:“博士文中虎,垂髫已定交。”
純白虎[chún bái hǔ] ,釋義:全身白色,沒有任何條紋。
獵虎翁[liè hǔ wēng] ,釋義:本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槐酉雜記》,這部書是筆記體小說集,記載了很多鬼怪神異故事,題材廣泛,文筆質樸流利。
虎肚散[hǔ dù sàn] ,釋義:一味偏方,主料是蟾酥。
雷虎王[léi hǔ wáng] ,釋義:是4399卡布西游于6月22日新更新的一只雷系妖怪!系別:雷系編號:626。
殺虎林[shā hǔ lín] ,釋義:殺虎林又名殺胡林、殺狄林,是一個在今河北欒城縣北十五里乏馬鋪的地方。
跳虎神[tiào hǔ shén] ,釋義:舊時民間的一種迷信活動。
死老虎[sǐ lǎo hǔ] ,釋義:比喻失去威勢沒有反抗力的人(貶義)。
虎頭枕[hǔ tóu zhěn] ,釋義:傳說中 殷紂王 所用玉枕。
油老虎[yóu lǎo hǔ] ,釋義:食用油又因價格接連飆升,被人們冠以“油老虎”。
白虎王[bái hǔ wáng] ,釋義:漢 魏 南北朝 時對 漢 荊州 刺史 王子香 的敬稱。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縣(枝江縣)有 陳留 王子香 廟頌,稱 子香 於 漢和帝 之時,出為 荊州 刺史,有惠政。天子徵之,道卒 枝江亭 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間,送喪踰境。百姓追美甘棠,以 永元 十八年,立廟設祠,刻石銘德,號曰 枝江 白虎王君。其子孫至今猶謂之為‘白虎王’。”
氣虎虎[qì hǔ hǔ] ,釋義:氣憤。茅盾《當鋪前》:“年青女人氣虎虎地說著,把肘彎在門上撞了幾下。”王汶石《大木匠》:“大木匠 瞪了老婆一眼,氣虎虎地走到房里。”
料虎頭[liào hǔ tóu] ,釋義:挑弄虎頭。比喻冒險。
憨虎虎[hān hǔ hǔ] ,釋義:亦作“憨乎乎”。猶傻呼呼。
虎爪板[hǔ zhǎo bǎn] ,釋義:古代用虎爪書寫在木板上的委任狀。
后怕虎[hòu pà hǔ] ,釋義: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銅虎符[tóng hǔ fú] ,釋義:漢 代發兵所用的銅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史記·孝文本紀》:“九月,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司馬貞 索隱:“《漢舊儀》:銅虎符發兵,長六寸……《古今注》云‘銅虎符銀錯書之’。張晏 云‘銅,取其同心也’。”唐 岑參《過梁州奉贈張尚書大夫公》詩:“手把銅虎符,身總丈人師。”亦省作“銅符”、“銅虎”。唐 王勃《乾元殿頌序》:“易簡成功,偃銅符於鶴仗。”《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三年》:“遂授 澄 節、銅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 恒州 事。”清 陳維崧《百字令·送鈕書城之任項城》詞:“綬染紅桃,符分銅虎,差足云豪耳。”
龍虎氣[lóng hǔ qì] ,釋義:1.王氣;天子氣。語本《史記·項羽本紀》。","2.兵氣;兵戎之氣。","3.丹氣。煉丹時產生的氣。
虎狼藥[hǔ láng yào] ,釋義:又稱虎狼之劑或狼虎之劑,詞義是指病人經受不起的烈藥。
翼虎炮[yì hǔ pào] ,釋義:此炮在正式的戰斗中也有很好的表現“廣寧之役西平堡擊斃虜賊無數即此器之力也。
五虎門[wǔ hǔ mén] ,釋義:五虎門在福建,但有兩個五虎門,一個是閩江口出境河港道,別名五門匣,另一個則是閩江口入境的河道。
龍虎營[lóng hǔ yíng] ,釋義:《后漢書·南匈奴傳》:“攻破京兆虎牙營。”李賢 注:“虎牙營即京兆虎牙都尉也。
白虎門[bái hǔ mén] ,釋義:漢 代 長安 宮門名。
白虎王[bái hǔ wáng] ,釋義:漢 魏 南北朝 時對 漢 荊州 刺史 王子香 的敬稱。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縣(枝江縣)有 陳留 王子香 廟頌,稱 子香 於 漢和帝 之時,出為 荊州 刺史,有惠政。天子徵之,道卒 枝江亭 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間,送喪踰境。百姓追美甘棠,以 永元 十八年,立廟設祠,刻石銘德,號曰 枝江 白虎王君。其子孫至今猶謂之為‘白虎王’。”
獨行虎[dú xíng hǔ] ,釋義:紫花地丁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紫花地丁》。
撲虎兒[pū hǔ ér] ,釋義:向前撲跌兩手著地的動作。
飛虎旗[fēi hǔ qí] ,釋義:繪制有飛虎圖形的旗幟。
虎不拉[hǔ bù lā] ,釋義:〈方〉比喜鵲稍大的一種鳥,性猛善鳴。
虎皮宣[hǔ pí xuān] ,釋義:
履虎尾[lǚ hǔ wěi] ,釋義: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平陽虎[píng yáng hǔ] ,釋義:即指離開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的老虎。比喻失勢。
白虎門[bái hǔ mén] ,釋義:漢 代 長安 宮門名。
探虎穴[tàn hǔ xué] ,釋義:比喻冒險。語本《后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北周 庾信《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探虎穴而揮戈,上 魚門 而懸胄。”唐 李白《送羽林陶將軍》詩:“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好逑傳》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還。”
生虎子[shēng hǔ zǐ] ,釋義:方言。指少不更事的人。如:這樣的生虎子得讓他練習練習。
豺虎窟[chái hǔ kū] ,釋義:比喻惡人聚集的處所。
殿上虎[diàn shàng hǔ] ,釋義:宋 諫議大夫 劉安世 的綽號。
巴山虎[bā shān hǔ] ,釋義:1.即爬山虎。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葉藤本。也稱地錦、常春藤。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蔓草二·常春藤》。參見“地錦”。","2.舊軍器之一。
笑瞇虎[xiào mī hǔ] ,釋義:亦作“笑迷虎”。指裝出來的笑臉。
白虎煞[bái hǔ shà] ,釋義:白虎煞,古代中國星相家所說的一種兇神,迷信的人指給人帶來災禍的人。
龍虎韜[lóng hǔ tāo] ,釋義:是用兵的謀略的意思。
熊虎士[xióng hǔ shì] ,釋義:熊虎士喻勇武之人。
祝虎院[zhù hǔ yuàn] ,釋義:舊時對猶太教堂的稱呼。祝虎djuhud的音譯,阿拉伯和波斯語中對 猶太 人之稱。
顧虎頭[gù hǔ tóu] ,釋義:東晉畫家 顧愷之 小字 虎頭,故稱。亦借指畫家。唐 杜甫《題玄武禪師屋壁》詩:“何年 顧虎頭,滿壁畫滄洲。”仇兆鰲 注:“杜修可 曰:顧愷之,小字 虎頭。”明 徐士俊《春波影》第三出:“漢 家自恨 毛延壽,底事全憑 顧虎頭。”清 戴名世《<有明歷朝小題文選>序》:“古之能傳神者惟 顧 陸,蘇子瞻 稱引 顧虎頭 之言推而廣之。”
白虎幡[bái hǔ fān] ,釋義:有白虎圖像的旗。古代用作傳布朝廷政令或軍令的符信。
海虎絨[hǎi hǔ róng] ,釋義:即長毛絨。割絨毛織物。用兩種經紗(毛經紗和地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地經紗(多用麻或棉線)和緯紗(多用棉線)交織成地布,而毛經紗在地布上構成9-11毫米的毛絨。
撩虎須[liáo hǔ xū] ,釋義:猶捋虎須。謂冒犯虎威,擔受風險。
豁虎跳[huò hǔ tiào] ,釋義:一種類似虎跳的動作。常用以形容歡躍。
坐家虎[zuò jiā hǔ] ,釋義:比喻在家門口依仗自己的勢力擺威風的人。
猛虎行[měng hǔ xíng] ,釋義:樂府《平調曲》名。
縛虎圓[fù hǔ yuán] ,釋義:治休息痢經一、二年不瘥,羸瘦衰弱。
神虎門[shén hǔ mén] ,釋義:古宮門名。位于 南朝 時 建康(今 南京)皇宮的西首。
大小虎[dà xiǎo hǔ] ,釋義:指 廣東 南部 珠江 口的 大虎山 和 小虎山。兩山相峙如門,稱 虎門,為海防要塞。
白虎殿[bái hǔ diàn] ,釋義:1.漢宮殿名。即白虎觀。","2.明代仁智殿的俗稱。
臺虎鉗[tái hǔ qián] ,釋義:鉗工等用來夾住工件的工具,裝在鉗床上,有較大的鉗口,用柄扳動螺絲桿旋緊。也叫臺鉗、老虎鉗。
皮老虎[pí lǎo hǔ] ,釋義:皮老虎也叫抽氣式馬桶疏通器,是一種靠氣壓疏通下水管道的工具。
出山虎[chū shān hǔ] ,釋義:又名入地金牛,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祛風通絡,勝濕止痛,消腫解毒,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腫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瘡癰瘰疬,燙傷。
金虎符[jīn hǔ fú] ,釋義:古代發兵或表明身份的憑證。《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授君印綬、冊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九。”呂向 注:“金虎、竹使符,漢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別。”《元史·地理志六》:“至元 十七年,命 都實 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稱“金虎”。元 薩都剌《送管監司升廣西宣慰使》詩:“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蠻。”
白虎樽[bái hǔ zūn] ,釋義:古代用以獎勸直言者的一種蓋上有白虎圖像的酒器。《宋書·禮志一》:“正旦元會,設白虎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虎,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欲令言者猛如虎,無所忌憚也。”《南齊書·王儉傳》:“宋 世外六門設竹籬。是年初,有發白虎樽者言:‘白門 三重門,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墻。”
狼虎藥[láng hǔ yào] ,釋義:藥性較猛的藥。《紅樓夢》第五一回:“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里飲食停滯,他瞧了,還説我禁不起麻黃、石膏、枳實等狼虎藥。”
白面虎[bái miàn hǔ] ,釋義:喻指兇狠如虎的人。
虎頭牌[hǔ tóu pái] ,釋義:1.猶虎符。刻有虎頭形的牌子。","2.清代衙門前所掛繪有虎頭形的木牌。用以表示官府的威嚴。亦指一般繪有虎頭形的牌子。","3.舊時官府捉拿罪犯的憑證。
老虎班[lǎo hǔ bān] ,釋義:明 清 時進士經過朝考,按等第分別授官,其中一部分人被點為知縣當即分省任用,稱榜下即用知縣,俗稱“老虎班”。
履虎尾[lǚ hǔ wěi] ,釋義: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白虎車[bái hǔ chē] ,釋義:仙人所乘之車。《太平廣記》卷五引 晉 葛洪《神仙傳》:“騎人曰:‘羲 有功于民,心不忘道,自少小以來,履行無過。受命不長,年壽將過,黃 老 今遣仙官來下迎之。侍郎 薄延之,乘白鹿車是也;度世君 司馬生,青龍車是也;送迎使者 徐福,白虎車是也。’……遂載 羲 升天。”宋 江休復《江鄰幾雜志》:“長安 張詩 以能醫稱,孫之翰 重之。予至 關中,屢見人説毉殺者甚重,尤好用轉藥,關中 諺云:‘既服黃龍丹,便乘白虎車。’”
鰕虎魚[xiā hǔ yú] ,釋義:魚綱鰕虎魚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魚類。體側扁,少數呈鰻形。眼小,腹鰭愈合成一吸盤。
虎神營[hǔ shén yíng] ,釋義:義和團起義時,清 政府在 北京 編募的禁衛軍。主要用以鎮壓革命群眾,也打擊一些洋人。《光緒朝東華錄·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壬子,諭:前因近畿一帶,拳民藉端滋事,人心浮動,疊經諭令嚴行查辦……除諭飭管理神機營、虎神營王大臣將所部弁兵全行駐廠,并遴派馬步隊伍,各按地段,晝夜梭巡。倘有匪徒聚眾生事,即行拿辦。”李希圣《庚子國變記》:“﹝庚子五月﹞二十三日,德 使 克林德 入總理衙門,載漪 伺于路,令所部虎神營殺之。虎神營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詛之也。”
收五虎[shōu wǔ hǔ] ,釋義:源于黃土高原的老腔是一個比秦腔更為古老的劇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目前能唱老腔的人已寥寥無幾。
龍虎文[lóng hǔ wén] ,釋義:指《龍虎經》。道教論丹訣書。
傻虎虎[shǎ hǔ hǔ] ,釋義:形容幼稚不更事或樸實憨厚。
白虎闕[bái hǔ quē] ,釋義:古代宮殿前畫有白虎的樓觀。
扒山虎[pá shān hǔ] ,釋義:1.山行便轎。","2.即爬山虎。一種附巖石或墻蔓生的植物。
顧虎頭[gù hǔ tóu] ,釋義:東晉畫家 顧愷之 小字 虎頭,故稱。亦借指畫家。唐 杜甫《題玄武禪師屋壁》詩:“何年 顧虎頭,滿壁畫滄洲。”仇兆鰲 注:“杜修可 曰:顧愷之,小字 虎頭。”明 徐士俊《春波影》第三出:“漢 家自恨 毛延壽,底事全憑 顧虎頭。”清 戴名世《<有明歷朝小題文選>序》:“古之能傳神者惟 顧 陸,蘇子瞻 稱引 顧虎頭 之言推而廣之。”
管窺虎[guǎn kuī hǔ] ,釋義:由管中窺虎﹐只能見其一斑﹐因以比喻所見狹小。
龍虎節[lóng hǔ jié] ,釋義:飾有龍形、虎形的符節。古代龍形符節用于澤國,虎形符節用于山國。
虎睛圓[hǔ jīng yuán] ,釋義:一種藥名,主治治小兒驚風壯熱,痰涎壅滯,精神昏憒,睡多驚啼,或發搐搦,目睛直視。
虎神營[hǔ shén yíng] ,釋義:義和團起義時,清 政府在 北京 編募的禁衛軍。主要用以鎮壓革命群眾,也打擊一些洋人。《光緒朝東華錄·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壬子,諭:前因近畿一帶,拳民藉端滋事,人心浮動,疊經諭令嚴行查辦……除諭飭管理神機營、虎神營王大臣將所部弁兵全行駐廠,并遴派馬步隊伍,各按地段,晝夜梭巡。倘有匪徒聚眾生事,即行拿辦。”李希圣《庚子國變記》:“﹝庚子五月﹞二十三日,德 使 克林德 入總理衙門,載漪 伺于路,令所部虎神營殺之。虎神營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詛之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