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田林[hù tián lín] ,釋義:圍繞田地栽種的防護林。主要作用是防止風、沙等自然災害、調節水分和氣溫、防止土壤流失。
靠天田[kào tiān tián] ,釋義:指種而不管的農田。
田油子[tián yóu zǐ] ,釋義:方言。指農村中處世經驗多而油滑的人。
田方贈[tián fāng zèng] ,釋義:指 田子方 贈狐白裘予 子思 事。
青田凍[qīng tián dòng] ,釋義:青田石中的上品。晶瑩透明如凍冰,故稱。
營田使[yíng tián shǐ] ,釋義:官名,掌管屯田諸事宜,唐玄宗 時始置,后多由節度使兼領。《新唐書·宋慶禮傳》:“以習識邊事,拜 河東、河北營田使。”《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二年》:“二月,壬子朔,命 河北東、西路 招置營田,以 陳恕 等為營田使。”參閱《說郛》卷十引 前蜀 馮鑒《續事始·營田使》。
田菁粉[tián jīng fěn] ,釋義:本品來源于田菁種籽內胚乳。
田橫石[tián héng shí] ,釋義:其地今屬即墨縣管轄。
青田酒[qīng tián jiǔ] ,釋義:晉 崔豹《古今注·草木》:“烏孫國 有青田核,莫測其樹實之形,至中國者,但得其核耳。得清水則有酒味出,如醇美好酒。核大如六升瓠,空之以盛水,俄而成酒……名曰青田酒。”后因以“青田酒”為美酒之代稱。
田舍子[tián shè zǐ] ,釋義:農家人。有時含有輕蔑意。
田舍子[tián shè zǐ] ,釋義:農家人。有時含有輕蔑意。
溶溝田[róng gōu tián] ,釋義:一種巖溶地質,即在巖溶平原或坡立谷中分布有大面積的石牙,與溶槽呈縱橫交織的基巖裸露或半裸露的巖溶景觀。
潯陽田[xún yáng tián] ,釋義:晉 陶潛 等隱居潯陽,因以“潯陽田”指隱居之地。
田主子[tián zhǔ zi] ,釋義:田地的所有者,地主。
福田院[fú tián yuàn] ,釋義:宋 代京師所設收養老幼殘疾貧民的救濟院。宋 趙善璙《自警篇·濟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諸路皆有廣惠倉以救恤孤貧,京師有東西福田院以收養老幼廢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為四院。”
潁上田[yǐng shàng tián] ,釋義:借指歸隱之處。
香火田[xiāng huǒ tián] ,釋義:指為奉祀、供養用的田地。
青田凍[qīng tián dòng] ,釋義:青田石中的上品。晶瑩透明如凍冰,故稱。
汶陽田[wèn yáng tián] ,釋義:1.春秋 時期 魯國 屬地。在今 山東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帶。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齊國,數為 齊 所侵奪,是 齊 魯 兩諸侯國多次發生糾紛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衛侯 速 卒,取 汶陽 田。”杜預 注:“晉 使 齊 還 魯。”清 錢謙益《費縣道中》詩之一:“驅車入 魯 弔遺黎,宗國相傳事可悲……唯有 汶陽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龜。”","2.《論語·雍也》:“季氏 使 閔子騫 為 費 宰。閔子騫 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陽田”為歸隱的典故。汶 陽,汶 上。唐 韓翃《送高別駕歸汴州》詩:“久客未知何計是,參差去借 汶陽 田。”參見“汶上”。
田雞炮[tián jī pào] ,釋義:亦作“田雞砲”。一種載于架子上的小戰炮,形略似蛙,故名。所裝彈藥不多,而炮膛線路甚曲,故又稱“最曲射炮”。清 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二》:“又有田雞礮,製樸價廉。”清 譚嗣同《報貝元徵書》:“蓋各種槍礮俱不利仰擊,田雞礮雖較勝,亦不能及遠。”《清史稿·兵志十一》:“﹝ 光緒 ﹞十三年,江寧局造田雞砲。”
瓊田草[qióng tián cǎo] ,釋義:玉芝的異名。古人以為食之可以長生。宋 蘇軾《和李太白詩》序:“玉芝一名瓊田草。洞微 種之七八年矣,云更數年可食,許以遺余,故并記之。”宋 姚寬《西溪叢語》卷下:“瓊田草生於 分寧 山谷間。有《瓊田草經》一卷。八月十五日採之,草有十名:曰不死草、長生草。”
脂澤田[zhī zé tián] ,釋義:收益用作妝飾費用的田產。
田村氏[tián cūn shì] ,釋義:根據田村氏的宗譜、家譜,田村氏的祖先為坂上田村麿,他的四世孫古哲以田村為家姓,田村莊司系田村氏屬于藤原氏。
多田翁[duō tián wēng] ,釋義:唐盧從愿廣置田產,被稱為\"多田翁\"。
瓊田草[qióng tián cǎo] ,釋義:玉芝的異名。古人以為食之可以長生。宋 蘇軾《和李太白詩》序:“玉芝一名瓊田草。洞微 種之七八年矣,云更數年可食,許以遺余,故并記之。”宋 姚寬《西溪叢語》卷下:“瓊田草生於 分寧 山谷間。有《瓊田草經》一卷。八月十五日採之,草有十名:曰不死草、長生草。”
田雞炮[tián jī pào] ,釋義:亦作“田雞砲”。一種載于架子上的小戰炮,形略似蛙,故名。所裝彈藥不多,而炮膛線路甚曲,故又稱“最曲射炮”。清 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二》:“又有田雞礮,製樸價廉。”清 譚嗣同《報貝元徵書》:“蓋各種槍礮俱不利仰擊,田雞礮雖較勝,亦不能及遠。”《清史稿·兵志十一》:“﹝ 光緒 ﹞十三年,江寧局造田雞砲。”
卑田院[bēi tián yuàn] ,釋義:“悲田院”的語訛。原為佛寺救濟貧民之所,后泛稱收容乞丐的地方。
丹田穴[dān tián xué] ,釋義:丹田dān tián,經穴名。
護田林[hù tián lín] ,釋義:圍繞田地栽種的防護林。主要作用是防止風、沙等自然災害、調節水分和氣溫、防止土壤流失。
公廨田[gōng xiè tián] ,釋義:隋 唐 時期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補充辦公經費的公田。隋文帝 開皇 九年(公元589年),詔給外官公廨田,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 制內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頃至二頃,在外諸州公廨田自四十頃至一頃。官吏解職,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苛收地租。唐 以后無給公廨田的記錄。
田舍奴[tián shè nú] ,釋義:猶言鄉巴佬。含有鄙其無知之意。
潁上田[yǐng shàng tián] ,釋義:借指歸隱之處。潁上,潁水 北岸,相傳為古代高士 巢父、許由 隱居之地。宋 文天祥《和曹倅賦別》之一:“未了 醉翁 事,重尋 潁上 田。”參見“潁陽”。
卞田居[biàn tián jū] ,釋義:南齊 卞彬 的別號。
耕田歌[gēng tián gē] ,釋義:漢高祖 死后,呂后 專權,削弱 劉氏,重用諸 呂。
悲田院[bēi tián yuàn] ,釋義:唐 開元 時置病坊,收容乞丐;武宗 時改為悲田養病坊。后泛稱養濟院為悲田院。俗訛作“卑田院”。
營田使[yíng tián shǐ] ,釋義:官名,掌管屯田諸事宜,唐玄宗 時始置,后多由節度使兼領。《新唐書·宋慶禮傳》:“以習識邊事,拜 河東、河北營田使。”《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二年》:“二月,壬子朔,命 河北東、西路 招置營田,以 陳恕 等為營田使。”參閱《說郛》卷十引 前蜀 馮鑒《續事始·營田使》。
田舍奴[tián shè nú] ,釋義:猶言鄉巴佬。含有鄙其無知之意。
汶陽田[wèn yáng tián] ,釋義:1.春秋 時期 魯國 屬地。在今 山東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帶。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齊國,數為 齊 所侵奪,是 齊 魯 兩諸侯國多次發生糾紛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衛侯 速 卒,取 汶陽 田。”杜預 注:“晉 使 齊 還 魯。”清 錢謙益《費縣道中》詩之一:“驅車入 魯 弔遺黎,宗國相傳事可悲……唯有 汶陽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龜。”","2.《論語·雍也》:“季氏 使 閔子騫 為 費 宰。閔子騫 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陽田”為歸隱的典故。汶 陽,汶 上。唐 韓翃《送高別駕歸汴州》詩:“久客未知何計是,參差去借 汶陽 田。”參見“汶上”。
悲田院[bēi tián yuàn] ,釋義:唐 開元 時置病坊,收容乞丐;武宗 時改為悲田養病坊。后泛稱養濟院為悲田院。俗訛作“卑田院”。
收田鼓[shōu tián gǔ] ,釋義:收獲時節用的鼓。古時風俗,于收獲時擊鼓,以示慶祝。宋 梅堯臣《村豪》詩:“日擊收田鼓,時稱大有年。”
照田蠶[zhào tián cán] ,釋義:江 南舊俗,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麻浸油,縛長竿上,燃成火炬遍照田野,祝來年蠶絲谷物豐收,稱“照田蠶”。
田嗇夫[tián sè fū] ,釋義:古代的地方小吏,掌管稅賦、徭役及農事等。
卑田院[bēi tián yuàn] ,釋義:“悲田院”的語訛。原為佛寺救濟貧民之所,后泛稱收容乞丐的地方。
種子田[zhǒng zi tián] ,釋義:也叫留種田。繁殖作物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所用的田地。
墢田士[fá tián shì] ,釋義:古代屯田種地的士卒。
公廨田[gōng xiè tián] ,釋義:隋 唐 時期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補充辦公經費的公田。隋文帝 開皇 九年(公元589年),詔給外官公廨田,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 制內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頃至二頃,在外諸州公廨田自四十頃至一頃。官吏解職,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苛收地租。唐 以后無給公廨田的記錄。
田豫傳[tián yù chuán] ,釋義:即田豫(171年-252年)的傳記。
上留田[shàng liú tián] ,釋義:古地名。后亦為樂府曲名。
耕田歌[gēng tián gē] ,釋義:漢高祖 死后,呂后 專權,削弱 劉氏,重用諸 呂。
田橫客[tián héng kè] ,釋義:田橫 的部屬。喻指盡忠效死以報知遇之恩的義士。
宋玉田[sòng yù tián] ,釋義:戰國 楚 宋玉《小言賦》云,楚襄王 登 陽云 之臺,諸大夫 景差、唐勒、宋玉 等陪侍。王令曰:“賢人有能為小言賦者,賜之 云夢 之田。”宋玉 賦曰:“無內之中,微物潛生,比之無象,言之無名……”。王稱善,因賜 玉 云夢 之田。后因以“宋玉田”借指 楚 云夢 之地。
照田蠶[zhào tián cán] ,釋義:江 南舊俗,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麻浸油,縛長竿上,燃成火炬遍照田野,祝來年蠶絲谷物豐收,稱“照田蠶”。
續命田[xù mìng tián] ,釋義:南朝 齊 劉善明 開倉救 青州 饑荒,鄉里得濟,共呼其家田為“續命田”。見《南齊書·劉善明傳》。
上留田[shàng liú tián] ,釋義:古地名。后亦為樂府曲名。
福田院[fú tián yuàn] ,釋義:宋 代京師所設收養老幼殘疾貧民的救濟院。宋 趙善璙《自警篇·濟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諸路皆有廣惠倉以救恤孤貧,京師有東西福田院以收養老幼廢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為四院。”
宋玉田[sòng yù tián] ,釋義:戰國 楚 宋玉《小言賦》云,楚襄王 登 陽云 之臺,諸大夫 景差、唐勒、宋玉 等陪侍。王令曰:“賢人有能為小言賦者,賜之 云夢 之田。”宋玉 賦曰:“無內之中,微物潛生,比之無象,言之無名……”。王稱善,因賜 玉 云夢 之田。后因以“宋玉田”借指 楚 云夢 之地。
福德田[fú dé tián] ,釋義:為修福德而施舍作公眾墳墓的土地。
屯田制[tún tián zhì] ,釋義:漢以后利用軍民墾荒以取得給養和稅糧的制度。有軍屯、民屯和商屯。漢文帝聽從晁錯建議,募民實邊,為民屯之始。漢武帝令戍兵在西北邊境屯田,為軍屯。曹操于公元196年在許下募民屯田。唐宋民屯又稱營田。明代鹽商在邊郡募民墾種,以所得糧草換鹽,稱鹽屯為商屯。
種子田[zhǒng zi tián] ,釋義:也叫留種田。繁殖作物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所用的田地。
田文飯[tián wén fàn] ,釋義:戰國 時 齊 孟嘗君 田文 好養士,門下食客多至數千人。事見《史記·孟嘗君列傳》。后因以“田文飯”指幕客之待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