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的注音

              本文為您提供國語詞典中蓂字的繁體、注音及國語詞典中的解釋和含義,包括基本解釋及含義,網(wǎng)絡(luò)解釋及含義,蓂字的組詞及含義解釋,蓂字的近義詞及反義詞,蓂的同音字,蓂的同部首字,蓂的同筆畫字等。

              蓂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蓂新華字典蓂康熙字典蓂中華字典蓂國語詞典蓂漢語字典

              【蓂】的注音

              繁體注音ㄇㄧㄥˊ、 筆畫13

              簡體拼音mì、míng 部首

              蓂字五行蓂字結(jié)構(gòu)上下 蓂字五筆APJU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84C2 倉頡編碼tbac 鄭碼編碼ewso

              四角編碼44800 蓂字電碼5551 蓂字區(qū)位

              【蓂】的國語詞典

              蓂:ㄇㄧㄥˊ míng

              參見「蓂莢 」條。

              蓂

              【蓂】的基本含義

              讀音:[ mì ]釋義

              見〔菥蓂〕

              讀音:[ míng ]釋義

              〔蓂莢〕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

              【蓂】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蓂是古代漢族傳說中堯時的一種瑞草。亦稱“歷莢”。據(jù)說,唐堯的時候,階下生了一株草,每月一日開始長出一片莢來,到月半共長了十五莢。以后每日落去一莢,月大則莢都落盡,月小則留一莢,焦而不落。這一莢稱為蓂。后世詩文家就用“蓂”字代替莢。

              【蓂】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拼音解釋
              秋蓂[qiū mì]秋日的蓂莢。蓂莢,古代傳說中的瑞草。唐 廣宣《早秋降誕日獻壽》詩之一:“秋蓂開六葉,元圣誕千年。”
              歷蓂[lì mì]即蓂莢。
              蓂歷[mì lì]日歷。因蓂莢的更換而知月日,故名。
              菥蓂[xī mì]薺菜的一種。
              堯蓂[yáo mì]1.相傳 帝堯 階前所生的瑞草。此草每月朔日生一莢,至月半,積至十五莢。十六日起,日落一莢,月末而盡。小建則余一莢,萎而不落。見《竹書紀年》卷上。唐 陸龜蒙《寄懷華陽道士》詩:“休採古書探 禹 穴,自刊新歷鬭 堯 ...
              月蓂[yuè mì]即月莢。借指時日。
              階蓂[jiē mì]即蓂莢。瑞草名,夾階而生,故名。《竹書紀年》卷上:“﹝ 帝堯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唐 趙彥昭《奉和人日清暉閣宴...
              蓂菁[mì jīng]蔓菁。
              蓂靈[mì líng]神話中的瑞木名。
              祥蓂[xiáng mì]即祥莢。

              【蓂】的近義詞,【蓂】的反義詞

              蓂的近義詞:查無蓂的近義詞

              蓂的反義詞:查無蓂的近義詞

              【蓂】的相關(guān)字

              1、與【蓂】同音的字

              蓂同音的字:?(ming2),覭(ming2),榠(ming2),嫇(ming2),洺(ming2),螟(ming2),鳴(ming2),?(ming2),銘(ming2),猽(ming2),溟(ming2),銘(ming2)

              2、與【蓂】同部首的字

              蓂同部首的字:?,蔴,薣,?,薰,螢,萣,?,營,萟,苾,茣

              3、與【蓂】同筆畫的字

              蓂同筆畫的字:裿,暄,楅,

              網(wǎng)友正在查“蓂”的相關(guān)字典

              版權(quán)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wǎng)絡(luò)等多渠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