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蒺新華字典,蒺康熙字典,蒺中華字典,蒺國語詞典,蒺漢語字典。
【蒺】的注音
繁體蒺 注音ㄐㄧˊ、 筆畫13
簡體蒺 拼音jí 部首艸
蒺字五行木 蒺字結構上下 蒺字五筆AUTD
統一編碼基本區 U+84BA 倉頡編碼tkok 鄭碼編碼etma
四角編碼44184 蒺字電碼5546 蒺字區位6180
蒺
【蒺】的國語詞典
蒺:ㄐㄧˊ jí
參見「蒺藜 」條。
【蒺】的基本含義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臥。果實有刺,可入藥,主治頭痛、風癢等。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蒺】的網絡含義
蒺是形聲字。上下結構,艸(”艸“)為形,疾為聲。蒺的本義是蒺藜。拼音:jí。部首:艸。筆畫:13。
【蒺】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蒺藜 | [jí lí] | jí li的又音。義同“蒺藜jí li”?!疵狄荒晟荼局参?,莖平鋪在地上,有毛。羽狀復葉,夏季開黃色小花,果實分為五個分果,果皮有夾刺。果實可入藥,有滋補作用。 |
蒺蔾 | [jí lí] | 即蒺藜。 |
據蒺 | [jù jí] | 《易·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焙笠蛞浴皳稹敝^處境危險。 |
鐵蒺藜 | [tiě jí li] | 一種軍用障礙物,用鐵做成,有尖刺像蒺藜,布在要道上或淺水中,阻礙敵軍人馬、車輛行動。 |
蒺藜骨朵 | [jí lí gū duǒ] | 古代的一種兵器。由 西羌 傳入。為一長棒,棒端綴一蒺藜形的頭,以鐵或堅木制成。《水滸傳》第一○八回:“這兩個副將都蹬的七八百斤勁弩,各會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馬。” |
鐵蒺藜骨朶 | [tiě jí lí gǔ duǒ] | 古代兵器。用鐵或硬木制成。一頭裝柄,一頭長圓形,上面裝有鐵刺。 |
鐵蒺藜骨朵 | [tiě jí lí gū duǒ] | 暫無釋義 |
蒺藜沙上野花開 | [jí lí shā shàng yě huā kāi] | 比喻埋沒英才。 |
【蒺】的近義詞,【蒺】的反義詞
蒺的近義詞:查無蒺的近義詞
蒺的反義詞:查無蒺的近義詞
【蒺】的相關字
1、與【蒺】同音的字
蒺同音的字:艥(ji2),?(ji2),詰(ji2),?(ji2),嫉(ji2),?(ji2),叝(ji2),諔(ji2),齎(ji2),?(ji2),唶(ji2),輯(ji2)
2、與【蒺】同部首的字
蒺同部首的字:蔂,薺,蒱,薉,蔭,萴,蔲,?,萊,藀,蕪,?
3、與【蒺】同筆畫的字
蒺同筆畫的字:?,僋,尲,敭,缞,膃,溜,煜,酨,觠,嫍,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