頷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頷新華字典,頷康熙字典,頷中華字典,頷國語詞典,頷漢語字典。
【頷】的注音
繁體頷 注音ㄏㄢˋ、 筆畫13
簡體頷 拼音hàn 部首頁
頷字五行水 頷字結(jié)構(gòu)左右 頷字五筆WYNM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9894 倉頡編碼ormbo 鄭碼編碼odjg
四角編碼81682 頷字電碼7318 頷字區(qū)位8205
【頷】的國語詞典
〈名〉
(形聲。從頁( xié),含聲。從“頁”,表示與頭有關(guān)。本義:下巴頦)
同本義
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釋名》
頤,或曰頷車。——《釋名·釋形體》
絕其頷。——《公羊傳·宣公六年》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莊子·列御寇》
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后漢書·班超傳》
相逢應(yīng)不識,滿頷白髭須。——白居易《東南行》
又如:頷車(齒下骨的別名);頷雪(頷下的白須);頷頦(下巴)
位于頸的前上方,相當(dāng)于頦部的下方,結(jié)喉的上方
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jié)M泄,兩頷痛。——《素問·刺熱篇》
〈動〉
點頭
逆于門者,頷之而己。——《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但微頷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又如:頷首;頷頭(點頭);頷命(接受旨意)
搖動 。如;頷頤(動動腮巴)
【頷】的基本含義
1.下巴。
2.點頭,表示同意:頷首。
【頷】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未檢索到頷字的網(wǎng)絡(luò)釋義。
【頷】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頷聯(lián) | [hàn lián] | 律詩的第二聯(lián)(三、四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
頷首 | [hàn shǒu] | 點頭:~微笑。~贊許。 |
靛頷 | [diàn hàn] | 鳥名。頷下藍(lán)色,故稱。 |
頷車 | [hàn chē] | 牙下骨。俗稱下巴頦兒。 |
鬢頷 | [bìn hàn] | 鬢發(fā)和髭須。 |
頷頭 | [hàn tóu] | 點頭。表示允諾、贊許、領(lǐng)會等意。 |
豐頷 | [fēng hàn] | 肥厚的下巴。 |
頤頷 | [yí hàn] | 1.腮頰。 |
面頷 | [miàn hàn] | 頭面與下巴。指頭部。亦借指物體上部。 |
顑頷 | [kǎn hàn] | 因饑餓而面黃肌瘦的樣子。 |
鷰頷 | [yàn hàn] | 《后漢書·班超傳》載:東漢 名將 班超 從小立大志,以取封侯,相士說他“燕頷虎頸”,有封“萬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建功立業(yè),官至 西域 都護(hù),封 定遠(yuǎn)侯。后遂以“鷰頷”指立軍功于異域之志。《梁書·... |
頓頷 | [dùn hàn] | 猶點頭。 |
頷詞 | [hàn cí] | 頷聯(lián)的詞語。 |
咽頷 | [yān hàn] | 比喻形勢險要之處。 |
鼓頷 | [gǔ hàn] | 下巴頦打顫。 |
頦頷 | [kē hàn] | 下巴。 |
龍頷 | [lóng hàn] | 驪龍的下巴。傳說其下有珠。 |
頷雪 | [hàn xuě] | 指頷下的白須。 |
黃頷 | [huáng hàn] | 1.下巴上僅有黃色細(xì)毛。形容年少。《北齊書·平秦王歸彥傳》:“其后城破,單騎北走,至 交津 見獲,鎖送 鄴。帝令 趙郡王 叡 私問其故,歸彥 曰:‘使黃頷少兒牽挽我,何可不反?’” |
探龍頷 | [tàn lóng hàn] | 喻科舉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
【頷】的近義詞,【頷】的反義詞
頷的近義詞:查無頷的近義詞
頷的反義詞:查無頷的近義詞
【頷】的相關(guān)字
1、與【頷】同音的字
頷同音的字:?(han4),?(han4),?(han4),忓(han4),旰(han4),捍(han4),暵(han4),?(han4),?(han4),旱(han4),翰(han4),?(han4)
2、與【頷】同部首的字
頷同部首的字:頸,顧,額,頓,顴,順,顆,須,頂,頃,頒,颒
3、與【頷】同筆畫的字
頷同筆畫的字:腣,?,?,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