慝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慝新華字典,慝康熙字典,慝中華字典,慝國語詞典,慝漢語字典。
【慝】的注音
繁體慝 注音ㄊㄜˋ、 筆畫14
簡體慝 拼音tè 部首心
慝字五行火 慝字結構上下 慝字五筆AADN
統一編碼基本區 U+615D 倉頡編碼srp 鄭碼編碼hejw
四角編碼71331 慝字電碼1973 慝字區位7711
慝
【慝】的國語詞典
慝:ㄊㄜˋ tè
名
邪惡。
《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作慝。」
壞人。
《資治通鑒·卷二三二·唐紀四十八·德宗貞元元年》:「實眾慝驚心之日,群生改觀之時。」
元·胡三省·注:「眾慝,猶言眾惡也。」
災害。
《國語·晉語八》:「蠱之慝,谷之飛實生之。」
動
改變。
《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
通「忒」。
【慝】的基本含義
邪惡;罪惡;惡念:隱慝(人家不知道的罪惡)。
【慝】的網絡含義
慝是一個漢字,基本意思是,隱藏,把心隱藏起來,存有邪念。
【慝】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婬慝 | [yín tè] | 邪惡不正。 |
狂慝 | [kuáng tè] | 狂悖邪惡。 |
苛慝 | [kē tè] | 暴虐邪惡。《左傳·昭公十三年》:“苛慝不作,盜賊伏隱,私欲不違,民無怨心。”三國 魏 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宇內康寧,苛慝不作。”唐 陳子昂《為朝官及岳牧賀慈竹再生表》:“所以邦家用昌,苛慝不作。” |
私慝 | [sī tè] | 個人的邪惡念頭。 |
過慝 | [guò tè] | 邪惡不正。 |
讒慝 | [chán tè] | 1.邪惡奸佞。《左傳·成公七年》:“爾以讒慝貪惏事君,而多殺不辜。”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茍惜,涉險畏之途,干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 |
遘慝 | [gòu tè] | 謂遭遇災禍。 |
屯慝 | [tún tè] | 指陰慘之氣。慝,陰氣。 |
詐慝 | [zhà tè] | 奸詐邪惡。《左傳·襄公四年》:“浞 行媚于內,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 羿 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咸服。”《司馬法·天子之義》:“上不尊德而任詐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貴用命而貴犯命,不貴善行而貴暴行,陵... |
稔慝 | [rěn tè] | 釀成奸邪。 |
陰慝 | [yīn tè] | 1.陰氣為害。《逸周書·時訓》:“小暑至。苦菜不秀,賢人潛伏,靡草不死,國縱盜賊;小暑不至,是謂陰慝。” |
百慝 | [bǎi tè] | 見“百匿”。 |
煩慝 | [fán tè] | 猶愁苦。《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崔棁》:“明年正旦,復奏于廷,而登歌發聲悲離煩慝,如《薤露》、《虞殯》之音。” |
穢慝 | [huì tè] | 污濁;邪惡。 |
九慝 | [jiǔ tè] | 九種惡事。 |
衺慝 | [xié tè] | 奸惡。 宋 曾鞏 《御史知雜制》:“夫振舉紀綱以闡明法度,糾繩衺慝以肅正臣工。” |
回慝 | [huí tè] | 邪惡。 |
慝怨 | [tè yuàn] | 把怨惡藏在心里。 |
巨慝 | [jù tè] | 指大奸大惡的人。 |
修慝 | [xiū tè] | 1.同“脩慝”。 |
【慝】的近義詞,【慝】的反義詞
慝的近義詞:查無慝的近義詞
慝的反義詞:查無慝的近義詞
【慝】的相關字
1、與【慝】同音的字
慝同音的字:?(te4),特(te4),蟘(te4),忑(te4),忒(te4),脦(te4),鋱(te4),犆(te4),鋱(te4),?(te4)
2、與【慝】同部首的字
慝同部首的字:恖,?,悘,愛,怨,思,恙,?,慭,懣,怠,懟
3、與【慝】同筆畫的字
慝同筆畫的字:暫無同筆畫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