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蔽新華字典,蔽康熙字典,蔽中華字典,蔽國語詞典,蔽漢語字典。
【蔽】的注音
繁體蔽 注音ㄅㄧˋ、 筆畫14
簡體蔽 拼音bì 部首艸
蔽字五行木 蔽字結(jié)構(gòu)上下 蔽字五筆AUMT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853D 倉頡編碼tfbk 鄭碼編碼eklm
四角編碼44248 蔽字電碼5599 蔽字區(qū)位1746
【蔽】的國語詞典
蔽:ㄅㄧˋ bì
動
遮蓋、擋住。
如:「衣不蔽體」、「浮云蔽白日」。
《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
遮掩、保護(hù)。
如:「掩蔽」、「蔽護(hù)」。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項伯亦拔劍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受阻隔、欺騙。
如:「蔽塞」、「蒙蔽」。
《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于讒。」
《戰(zhàn)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總括。
《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名
障礙、毛病。
《論語·陽貨》:「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隋書·卷三二·經(jīng)籍志一》:「
【蔽】的基本含義
1.遮蓋;擋住:遮蔽。掩蔽。
2.概括:一言以蔽之。
【蔽】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基本信息拼音: bì 注音: ㄅㄧˋ繁體字:蔽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造字法:形聲簡體部首:艸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4筆順:橫、豎、豎、點(diǎn)、撇、豎、橫折鉤、豎、撇、點(diǎn)、撇、橫、撇、捺五筆86:AUMT五行:木UniCode:U+853D四角號碼:44248倉頡:TFBKGBK編碼:B1CE規(guī)范漢字編號:3073
【蔽】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隱蔽 | [yǐn bì] | 1.借旁的事物來遮掩:游擊隊~在高粱地里。 |
障蔽 | [zhàng bì] | 遮蔽;遮擋:~視線。 |
屏蔽 | [píng bì] | 1.像屏風(fēng)似的遮擋著:~一方。 |
蔭蔽 | [yīn bì] | 1.(枝葉)遮蔽:茅屋~在樹林中。 |
蔽障 | [bì zhàng] | 1.遮蔽;阻擋:濃霧~了視線。防護(hù)林~住風(fēng)沙。 |
掩蔽 | [yǎn bì] | 1.遮蔽;隱藏:~部。 |
遮蔽 | [zhē bì] | 1.遮擋。 |
蔽芾 | [bì fèi] | 形容樹木枝葉小而茂密。芾(fèi)。 |
蔽塞 | [bì sè] | 1.堵塞;壅塞。 |
雝蔽 | [yōng bì] | 蒙蔽;遮蓋。雝,通“壅”。 |
六蔽 | [liù bì] | 亦作“六弊”。謂因不好學(xué)而造成的六種弊端。 |
纏蔽 | [chán bì] | 糾纏蒙蔽。 |
妨蔽 | [fáng bì] | 妨礙,遮蔽。 |
蔽虧 | [bì kuī] | 謂因遮蔽而半隱半現(xiàn)。 |
煬蔽 | [yáng bì] | 遮瞞;蒙蔽。 |
蔽屣 | [bì xǐ] | 暫無釋義 |
迂蔽 | [yū bì] | 猶言環(huán)繞掩蔽。 |
杜蔽 | [dù bì] | 蒙蔽,隔絕。 |
蔽明 | [bì míng] | 1.隱匿賢能和良善。 |
諱蔽 | [huì bì] | 隱瞞掩蓋。 |
【蔽】的近義詞,【蔽】的反義詞
蔽的近義詞:查無蔽的近義詞
蔽的反義詞:查無蔽的近義詞
【蔽】的相關(guān)字
1、與【蔽】同音的字
蔽同音的字:?(bi4),襅(bi4),祕(bi4),禆(bi4),貱(bi4),閉(bi4),魓(bi4),毖(bi4),腷(bi4),?(bi4),?(bi4),萆(bi4)
2、與【蔽】同部首的字
蔽同部首的字:?,芤,蔖,蓾,薗,芃,荂,?,?,蘺,?,蒟
3、與【蔽】同筆畫的字
蔽同筆畫的字: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