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僰新華字典,僰康熙字典,僰中華字典,僰國語詞典,僰漢語字典。
【僰】的注音
繁體僰 注音ㄅㄛˊ、 筆畫14
簡體僰 拼音bó 部首人
僰字五行水 僰字結(jié)構(gòu)上下 僰字五筆GMIW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50F0 倉頡編碼dbo 鄭碼編碼fllo
四角編碼55809 僰字電碼316 僰字區(qū)位無
【僰】的國語詞典
僰:ㄅㄛˊ bó
名
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參見「僰人 」條。
【僰】的基本含義
我國古代稱居住在西南地區(qū)的某一少數(shù)民族。
【僰】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拼音:bó,犍為蠻夷。從人棘聲。中國古代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名 [Bo nationality]。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東一帶。楗為蠻夷也。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從木。司馬相如 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為牂柯,楗為二郡。按楗為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yuǎn)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dāng)為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為西南夷。故易為棘。經(jīng)傳之棘多訓(xùn)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云。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為棘也。部首:人筆畫數(shù):14
【僰】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邛僰 | [qióng bó] | 漢 代 臨邛、僰道 的并稱。約當(dāng)今 四川 邛崍、宜賓 一帶。后借指西南邊遠(yuǎn)地區(qū)。 |
蠻僰 | [mán bó] | 猶蠻夷。 |
僰僮 | [bó tóng] | 僰族的奴隸?!妒酚洝の髂弦牧袀鳌罚骸鞍?蜀 民或竊出商賈,取其 筰 馬、僰 僮、髦牛,以此 巴 蜀 殷富。”唐 張說《大唐隴右將校頌德碑》:“賈死畜貯絹八萬往 嚴(yán)道,市 僰 僮千口,以出滯足人,其政七也?!?/td> |
爨僰 | [cuàn bó] | 我國古代居住在西南一帶的兩個少數(shù)民族。 |
僰道 | [bó dào] | 古縣名。 |
黑僰濮 | [hēi bó pú] | 古代永昌西南山居的濮族部落。 |
僰侯國 | [bó hóu guó] | 在昭通歷史上有與夜郎并稱的“僰侯國”。 |
郫豆僰棺 | [pí dòu bó guān] | 比喻鮮為人知的地域性文化;也比喻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難倒眾人的驚天難詞。 |
【僰】的近義詞,【僰】的反義詞
僰的近義詞:查無僰的近義詞
僰的反義詞:查無僰的近義詞
【僰】的相關(guān)字
1、與【僰】同音的字
僰同音的字:?(bo2),淿(bo2),膊(bo2),?(bo2),泊(bo2),佛(bo2),鵓(bo2),?(bo2),胉(bo2),?(bo2),懪(bo2),柏(bo2)
2、與【僰】同部首的字
僰同部首的字:暫無同部首字
3、與【僰】同筆畫的字
僰同筆畫的字:漏,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