酺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酺新華字典,酺康熙字典,酺中華字典,酺國語詞典,酺漢語字典。
【酺】的注音
繁體酺 注音ㄆㄨˊ、 筆畫14
簡體酺 拼音pú 部首酉
酺字五行無 酺字結構左右 酺字五筆SGGY
統一編碼基本區 U+917A 倉頡編碼mwijb 鄭碼編碼fdfb
四角編碼13627 酺字電碼6811 酺字區位無
【酺】的國語詞典
酺:ㄆㄨˊ pú
動
會聚飲酒。
《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元日至于月晦,并為酺聚飲食。」
名
會帶來災害的神。
《周禮·地官·族師》:「春秋祭酺亦如之。」
漢·鄭玄·注:「酺者,為 人物災害之神也。」
【酺】的基本含義
聚飲。特指命令所許可的大聚飲。
【酺】的網絡含義
(形聲。從酉(yǒu),甫聲。從“酉”與酒有關。本義:聚飲。古指國有喜慶,帝賜大酺特賜臣民聚會飲酒) 。按“酺'‘字,許氏說文第十四篇下謂:“王德布大飲酒”。換言之,既解放酒禁,縱民飲之為“酺”。(摘自語言學家黃現璠著:《唐代社會概略》 ,商務印書館,1936年3月初版)酺五日。——《漢書·文帝紀》《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時秦王已二十六歲,猶未冠。太后命于德公之廟,行冠禮,佩劍,賜百官大酺五日。”又如:酺燕(帝王下令準許臣民會聚飲酒為樂);酺宴(聚會飲食);酺會(聚會飲食);酺飲(聚飲);酺醵(聚會飲食。出錢為醵,出食為酺)
【酺】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酺燕 | [pú yàn] | 見“酺宴”。 |
中酺 | [zhōng pú] | 午餐。 |
酺宴 | [pú yàn] | 亦作“酺燕”。聚會飲食。 |
大酺 | [dà pú] | 1.大宴飲。 |
蠟酺 | [là pú] | 年終祭祀后會飲。清 方苞《與徐司空蝶園書》:“《周官》:凡酒皆公造,民得飲酒,獨黨正族師歲時蠟酺耳。” |
酺聚 | [pú jù] | 聚飲。 |
酺醵 | [pú jù] | 聚會飲食。出錢為醵,出食為酺。漢 劉向《列女傳·魯之師母》:“妾恐其酺醵醉飽,人情所有也。”唐 呂渭《皇帝移晦日為中和節》詩:“歷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清 吳偉業《哭志衍》詩:“三軍賜酺醵,賨旅給犀渠。” |
酺會 | [pú huì] | 聚會飲食。 |
合酺 | [hé pú] | 古代天子賜臣民大會飲曰“合酺”。 |
賜酺 | [cì pú] | 秦 漢 之法,三人以上不得聚飲,朝廷有慶典之事,特許臣民聚會歡飲,此謂“賜酺”。后世王朝遂為一種宴飲慶祝活動。《新唐書·高宗紀》:“永淳 元年二月癸未,以孫 重照 生滿月,大赦,改元,賜酺三日。”《宋史·禮志十六》... |
漢酺 | [hàn pú] | 皇上賞賜給臣下的干肉,事始于 漢,故稱。宋 姜夔《翠樓吟》詞:“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 漢 酺初賜。” |
酣酺 | [hān pú] | 暢飲,縱飲。 |
大酺三日 | [dà pú sān rì] | 酺:聚飲。封建帝王為表示歡慶,帝賜大酺,特許民間舉行大聚飲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規模慶賀。 |
【酺】的近義詞,【酺】的反義詞
酺的近義詞:查無酺的近義詞
酺的反義詞:查無酺的近義詞
【酺】的相關字
1、與【酺】同音的字
酺同音的字:箁(pu2),?(pu2),纀(pu2),?(pu2),?(pu2),穙(pu2),獛(pu2),?(pu2),鏷(pu2),?(pu2),?(pu2),?(pu2)
2、與【酺】同部首的字
酺同部首的字:?,釀,酜,釃,?,?,酢,酫,醾,?,?,醱
3、與【酺】同筆畫的字
酺同筆畫的字:遬,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