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芩新華字典,芩康熙字典,芩中華字典,芩國語詞典,芩漢語字典。
【芩】的注音
繁體芩 注音ㄑㄧㄣˊ、 筆畫7
簡體芩 拼音qín 部首艸
芩字五行木 芩字結構上下 芩字五筆AWYN
統一編碼基本區 U+82A9 倉頡編碼toin 鄭碼編碼eosx
四角編碼44207 芩字電碼5355 芩字區位6043
【芩】的國語詞典
芩:ㄑㄧㄣˊ qín
名
一種蔓生草類。
《說文解字·艸部》:「芩,艸也。」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孔穎達正義引陸機曰:「莖如釵股,葉如竹,蔓生。」
一種藥草。參見「[[黃芩]]」條。
【芩】的基本含義
1.古書上指蘆葦一類的植物。
2.黃芩。
【芩】的網絡含義
字音字義芩 qín 字從艸從今。“今”意為“當面的”。“艸”與“今”聯合起來表示“醫者當面用草藥給傷者止血”。本義:止血草。說明1.“芩”可能就是“黃芩”。黃芩,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對生,花淡紫色,或帶青白色,根長大,色深黃,可入藥。互動百科“黃芩”詞條記載:黃芩的功能:“瀉火解毒,止血,清熱燥濕,安胎”。可見第二項功能是“止血”。因此判斷古人所說的“芩”,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黃芩”。2.“黃芩”可能是“芩”的俗稱,是因芩草色泛黃而得名。3.“芩”字本身確實沒有直接表達“止血”的意思,但“草”多與食物或藥物有關。之所以把這種草定為“止血草”,是因為只有緊急情況才有“當面”的要求。再加上“黃芩”的確是止血草,故定“芩”本義為“止血草”。
【芩】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黃芩 | [huáng qín] |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方形,葉對生,花唇形,藍色。根入藥,有清熱、燥濕、解毒、安胎等作用。芩(qín)。 |
條芩 | [tiáo qín] | 黃芩的一種。子芩的異名。 |
白芩 | [bái qín] | 杜若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杜若》。 |
芩芍湯 | [qín sháo tāng] | 一種藥名,主治妊娠腹痛,熱痛脈數。 |
龜芩膏 | [guī qín gāo] | 主要原料有龜板、土茯苓等,主要功效是養生食療,不含防腐劑。 |
【芩】的近義詞,【芩】的反義詞
芩的近義詞:查無芩的近義詞
芩的反義詞:查無芩的近義詞
【芩】的相關字
1、與【芩】同音的字
芩同音的字:庈(qin2),鵭(qin2),鈫(qin2),琴(qin2),菦(qin2),蚙(qin2),?(qin2),?(qin2),矜(qin2),靲(qin2),覃(qin2),瘽(qin2)
2、與【芩】同部首的字
芩同部首的字:?,?,若,蒣,犖,蘳,菶,蒮,蓽,?,藱,蘩
3、與【芩】同筆畫的字
芩同筆畫的字: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