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僮新華字典,僮康熙字典,僮中華字典,僮國語詞典,僮漢語字典。
【僮】的注音
繁體僮 注音ㄊㄨㄥˊ、ㄓㄨㄤˋ、 筆畫14
簡體僮 拼音tóng、zhuàng 部首亻
僮字五行金 僮字結構左右 僮字五筆WUJF
統一編碼基本區 U+50EE 倉頡編碼oytg 鄭碼編碼nskb
四角編碼20215 僮字電碼302 僮字區位5755
【僮】的國語詞典
僮:ㄊㄨㄥˊ tóng
名
未成年的人。
《說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
《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春秋左氏音義之六》:「八歲至十九歲為殤。」
奴仆、奴婢。
如:「家僮」、「書僮」。
《文選·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
姓。如漢代有僮尹。
僮:ㄓㄨㄤˋ zhuàng
名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即壯族。參見「壯族 」條。
【僮】的基本含義
1.舊指未成年的仆人:書僮。
2.古又同“童”。
中國少數民族“壯族”的“壯”原作“僮”。
【僮】的網絡含義
僮是封建時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僮族中國少數民族,今改作壯族。這—名稱最早見于南宋史書。《宋史》中還有稱蠻而不稱僮。
【僮】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歌僮 | [gē tóng] | 見“歌童”。 |
狡僮 | [jiǎo tóng] | 見“狡童”。 |
孱僮 | [chán tóng] | 幼弱的僮仆。 |
僮約 | [tóng yuē] | 漢 王褒 作《僮約》,記奴婢契約。后因以“僮約”泛稱主奴契約或對奴仆的種種約束規定。 |
仙僮 | [xiān tóng] | 1.亦作“仙童”。仙人前執役的童子。 |
官僮 | [guān tóng] | 官府的侍役。 |
僮干 | [tóng gàn] | 原指奴仆和卑官。 |
僰僮 | [bó tóng] | 僰族的奴隸。《史記·西南夷列傳》:“巴 蜀 民或竊出商賈,取其 筰 馬、僰 僮、髦牛,以此 巴 蜀 殷富。”唐 張說《大唐隴右將校頌德碑》:“賈死畜貯絹八萬往 嚴道,市 僰 僮千口,以出滯足人,其政七也。” |
僮使 | [tóng shǐ] | 奴婢。 |
仆僮 | [pú tóng] | 仆童。 |
僮男 | [tóng nán] | 童男,少年。《史記·樂書》:“漢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 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漢 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 |
僮御 | [tóng yù] | 仆婢。《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后時年十歲,干理家事,勑制僮御,內外諮稟,事同成人。”李賢 注引《廣雅》:“僮、御,皆使者。” |
課僮 | [kè tóng] | 1.占卜者的僮仆。 |
球僮 | [qiú tóng] | 幫助高爾夫球手的,尤指攜帶球棒的人。 |
僮指 | [tóng zhǐ] | 《史記·貨殖列傳》:“僮手指千”。 |
書僮 | [shū tóng] | 1.在官府協助抄寫或辦雜務的少年。《通典·職官四》:“晉 宋 蘭臺寺正書令史,雖行文書,皆有品秩,朱衣執板,給書僮。” |
僮仆 | [tóng pú] | 仆人。 |
僮女 | [tóng nǚ] | 童女,少女。 |
家僮 | [jiā tóng] | 亦作“家童”。舊時對私家奴仆的統稱。 |
隸僮 | [lì tóng] | 奴仆。 |
【僮】的近義詞,【僮】的反義詞
僮的近義詞:查無僮的近義詞
僮的反義詞:查無僮的近義詞
【僮】的相關字
1、與【僮】同音的字
僮同音的字:?(tong2),?(tong2),痌(tong2),獞(tong2),桐(tong2),狪(tong2),硧(tong2),垌(tong2),眮(tong2),勭(tong2),赨(tong2),曈(tong2),戇(zhuang4),?(zhuang4),幢(zhuang4),壯(zhuang4),戇(zhuang4),狀(zhuang4),壯(zhuang4),撞(zhuang4),焋(zhuang4),狀(zhuang4),壵(zhuang4),漴(zhuang4)
2、與【僮】同部首的字
僮同部首的字:侙,倆,
3、與【僮】同筆畫的字
僮同筆畫的字:歰,?,夐,趚,複,劁,煿,蜙,?,?,熖,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