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虢新華字典,虢康熙字典,虢中華字典,虢國語詞典,虢漢語字典。
【虢】的注音
繁體虢 注音ㄍㄨㄛˊ、 筆畫15
簡(jiǎn)體虢 拼音guó 部首虍
虢字五行水 虢字結(jié)構(gòu)左右 虢字五筆EFHM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8662 倉頡編碼biypn 鄭碼編碼pvdi
四角編碼21317 虢字電碼5716 虢字區(qū)位7529
【虢】的國語詞典
虢:ㄍㄨㄛˊ guó
名
國名。周代所建:? ?西虢。周文王之弟虢仲的封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qū)陜西省寶雞縣。平王東遷,西虢徙至上陽,稱為「南虢」,故址在今大陸地區(qū)河南省陜縣東南。? ?東虢。周文王之弟虢叔的封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滎陽縣。? ? 北虢。虢仲后裔的封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qū)山西省平陸縣。
姓。如春秋時(shí)晉國有虢射。
【虢】的基本含義
1.周朝國名。西虢在今陜西寶雞東,后來遷到河南陜縣東南。東虢在今河南鄭州西北。北虢在今河南陜縣、山西平陸一帶。
2.姓。
【虢】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虢,“虢”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姓的由來,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弟、武王叔父虢仲,封于西虢,虢叔封于東虢,子孫以虢為氏。西周初期時(shí)的分封諸侯國名;分東虢、西虢。西周滅亡后,隨周平王動(dòng)遷至河南。從陜西寶雞一代,遷往河南滎陽一代,在今日的河南、陜西、山西境內(nèi)。發(fā)源于陜西岐山一代。
【虢】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禺虢 | [yú guó] | 虢讀作 guó,是?的誤寫。 |
起虢 | [qǐ guó] | 1.指我國古代神醫(yī)扁鵲的故事。 |
三虢 | [sān guó] | 古代 虢國 有 東虢、西虢、北虢 之分,先后為 鄭、秦、晉 所滅。見 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歷代州域形勢(shì)一》。后亦泛稱“三虢”。 |
東虢 | [dōng guó] | 西周 諸侯國名。 |
二虢 | [èr guó] | 指 周 宗室 虢仲 、 虢叔 兄弟。《國語·晉語四》:“﹝ 文王 ﹞敬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韋昭 注:“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昔二 虢 不辭兩國之任,其... |
南虢 | [nán guó] | 周 時(shí)諸侯國名。本封于 西虢,在 陜西。 |
兩虢 | [liǎng guó] | 周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的合稱。 |
小虢 | [xiǎo guó] | 古國名。一說為 羌 族別種。《史記·秦本紀(jì)》:“﹝ 武公 ﹞十一年,初縣 杜 鄭。滅 小虢。”張守節(jié) 正義:“陜州 之 虢 猶謂之 小虢。又云,小虢,羌 之別種。” |
虢季盉 | [guó jì hé] | 中國古代青銅酒器中的盛酒器。 |
東虢國 | [dōng guó guó] | 國君虢仲,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
假道伐虢 | [jiǎ dào fá guó] | 用于軍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dá)到目的后,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qū)Ψ浇璧罏槊邢麥鐚?duì)方之實(shí)。 |
假途滅虢 | [jiǎ tú miè guó] |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時(shí)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gè)國家。 |
暮虢朝虞 | [mù guó zhāo yú] | 春秋時(shí)晉國假道虞國去打虢國,打下虢國之后,在歸途中又把虞國滅了。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 |
滅虢取虞 | [miè guó qǔ yú] | 比喻攻擊甲國時(shí)先穩(wěn)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 |
【虢】的近義詞,【虢】的反義詞
虢的近義詞:查無虢的近義詞
虢的反義詞:查無虢的近義詞
【虢】的相關(guān)字
1、與【虢】同音的字
虢同音的字:囯(guo2),國(guo2),幗(guo2),摑(guo2),圀(guo2),囶(guo2),?(guo2),?(guo2),?(guo2),慖(guo2),喐(guo2),摑(guo2)
2、與【虢】同部首的字
虢同部首的字:?,?,虩,?,虒,虓,?,?,虜,虨,虖,?
3、與【虢】同筆畫的字
虢同筆畫的字:樣,碾,趛,輠,鋚,?,?,墲,磊,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