瘻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瘻新華字典,瘻康熙字典,瘻中華字典,瘻國語詞典,瘻漢語字典。
【瘻】的注音
繁體瘻 注音ㄌㄡˋ、 筆畫16
簡體瘻 拼音lòu 部首疒
瘻字五行無 瘻字結(jié)構(gòu)左上包圍 瘻字五筆UKGV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763B 倉頡編碼kllv 鄭碼編碼tkzm
四角編碼144 瘻字電碼4068 瘻字區(qū)位無
瘻
【瘻】的國語詞典
瘺:ㄌㄡˋ lòu
名
一種脖子腫大的癥狀。
《說文解字·疒部》:「瘺,頸腫也。」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可 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常流膿水、不能收口的膿瘍。
如:「肛瘺」、「痔瘺」。
動
膨脹、腫脹。
《淮南子·說山》:「貍頭愈鼠,雞頭已瘺。」
瘺:ㄌㄩˊ lǘ
參見「[[痀瘺]]」條。
【瘻】的基本含義
見“瘺”。
【瘻】的網(wǎng)絡含義
未檢索到瘻字的網(wǎng)絡釋義。
【瘻】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痿瘻 | [wěi lòu] | 痿痹和頸腫。《靈樞經(jīng)·邪氣藏府病形》:“﹝肺脈﹞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 |
痔瘻 | [zhì lòu] | 即痔漏。晉 王羲之《鷹嘴帖》:“鷹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盞服之,治痔瘻有驗。”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石燕》:“治腸風痔瘻年久者。”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虎脛骨》:“痔瘻脫肛,蜜炙丸服。... |
瘻管 | [lòu guǎn] | 人或動物體內(nèi)由于外傷、膿腫,在內(nèi)臟與體表或臟器之間形成的管道。病灶分泌物由此管流出。 |
【瘻】的近義詞,【瘻】的反義詞
瘻的近義詞:查無瘻的近義詞
瘻的反義詞:查無瘻的近義詞
【瘻】的相關(guān)字
1、與【瘻】同音的字
瘻同音的字:瘺(lou4),露(lou4),?(lou4),鏤(lou4),漏(lou4),瘺(lou4),鏤(lou4),?(lou4),屚(lou4),陋(lou4)
2、與【瘻】同部首的字
瘻同部首的字:疨,?,瘓,癇,?,?,疙,疣,疕,?,?,疷
3、與【瘻】同筆畫的字
瘻同筆畫的字:縫,霋,嚃,敽,瘽,?,?,黔,螡,?,?,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