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癭新華字典,癭康熙字典,癭中華字典,癭國語詞典,癭漢語字典。
【癭】的注音
繁體癭 注音ㄧㄥˇ、 筆畫16
簡體癭 拼音yǐng 部首疒
癭字五行木 癭字結(jié)構(gòu)左上包圍 癭字五筆UMMV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763F 倉頡編碼kbov 鄭碼編碼tllz
四角編碼144 癭字電碼4086 癭字區(qū)位8108
【癭】的國語詞典
〈名〉
[中醫(yī)]∶頸瘤,俗稱大脖子。指生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包括甲狀腺腫大等
癭,頸腫也。——《玉篇》
又如:癭腫(謂頸部生瘤子的疾患);癭瘤(中醫(yī)病名。生在皮膚、肌肉、筋骨等處的腫塊)
蟲癭。樹木外部隆起如瘤者
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蘇軾《答李端叔書》
又如:癭腫(指蟲癭);癭瘤(指蟲癭);癭尊(癭杯);癭瓢(癭木制的瓢);癭杯(癭木制的杯子)
指累贅,多余的東西 。
如:癭疣(贅疣。喻附著之物)
【癭】的基本含義
1.機體組織受病原刺激后的局部增生。一般為囊狀物。如葉癭、線蟲癭。
2.俗稱癭袋。中醫(yī)指生在脖子前的一種囊狀瘤子,主要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大癥。
【癭】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植物受病菌、昆蟲、葉螨、線蟲等寄生后,常形成“癭”。
【癭】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蟲癭 | [chóng yǐng] | 植物體受到害蟲或真菌的刺激,一部分組織畸形發(fā)育而形成的瘤狀物。 |
癭木 | [yǐng mù] | 指楠樹樹根。可制器具。 |
癭疣 | [yǐng yóu] | 贅疣。喻附著之物。 |
樹癭 | [shù yǐng] | 樹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蟲的刺激,局部細(xì)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狀物。 |
蟠癭 | [pán yǐng] | 指樹木上的囊狀的贅生物。 |
木癭 | [mù yǐng] | 樹木外部隆起的瘤狀物。可因其天然形狀,雕刻成用具或工藝品。 |
癭子 | [yǐng zǐ] | 瘤其實只是個俗稱,也叫影子木癭木,這并不是指一種木材,而是他特殊的紋路的叫法,一些樹木的干支地方盤枝錯根,后來就形成了瘤巴,就叫癭木了!有很多樹都是有癭的,比如黃花梨、紫檀、金絲楠都有的。 |
癭瘤 | [yǐng liú] | 1.中醫(yī)病名。生在皮膚、肌肉、筋骨等處的腫塊。癭多生于頸部,皮寬不急,按之較軟,始終不潰;瘤遍體可生,腫塊界限分明,按之較硬,可能潰破。因發(fā)病情況不同,而有五癭(筋癭、血癭、肉癭、氣癭、石癭)、六瘤(筋瘤、血瘤、肉... |
癭杯 | [yǐng bēi] | 癭木制的杯子。 |
拘癭 | [jū yǐng] | 見“拘纓”。 |
瘤癭 | [liú yǐng] | 1.血氣滯留、組織增生所形成的囊狀的瘤子。 |
癭尊 | [yǐng zūn] | 猶癭杯。 |
荊州癭 | [jīng zhōu yǐng] | 古代流行于 荊州 一帶的頸生囊狀贅生物的疾病。 |
地衣癭 | [dì yī yǐng] | 地衣體上的一種粒狀物。 |
破癭點藥 | [pò yǐng diǎn yào] | 一種藥名,主治癭瘤。 |
【癭】的近義詞,【癭】的反義詞
癭的近義詞:查無癭的近義詞
癭的反義詞:查無癭的近義詞
【癭】的相關(guān)字
1、與【癭】同音的字
癭同音的字:?(ying3),?(ying3),潁(ying3),?(ying3),廮(ying3),浧(ying3),瀴(ying3),?(ying3),?(ying3),穎(ying3),?(ying3),?(ying3)
2、與【癭】同部首的字
癭同部首的字:癲,癛,痍,瘞,痘,瘧,?,?,疶,?,痆,痱
3、與【癭】同筆畫的字
癭同筆畫的字:縉,鴖,錃,孹,?,?,縖,薎,?,瞘,?,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