鯢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鯢新華字典,鯢康熙字典,鯢中華字典,鯢國語詞典,鯢漢語字典。
【鯢】的注音
繁體鯢 注音ㄋㄧˊ、 筆畫16
簡體鯢 拼音ní 部首魚
鯢字五行木 鯢字結構左右 鯢字五筆QGVQ
統一編碼基本區 U+9CB5 倉頡編碼nmhxu 鄭碼編碼rnrd
四角編碼27112 鯢字電碼7646 鯢字區位8682
鯢
【鯢】的國語詞典
〈名〉
(形聲。從魚,兒( ní)聲。本義:兩棲類動物,俗稱“娃娃魚”)
同本義 。外表類似蜥蜴類,但無鱗片,身體為軟和濕潤的皮膚所覆蓋,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以小型動物
鯢,剌魚也。——《說文》
鯢大者謂之鰕。——《爾雅·釋魚》。注:似鲇,四腳,前似彌猴,后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七八尺。”
又如:鯢鮐(鯢齒和鮐背);鯢魚(娃娃魚)
小魚 。
如:鯢鮒(小魚);鯢鰍(泥鰍。泛指小魚)
【鯢】的基本含義
兩棲動物。分大鯢和小鯢。大鯢體長可達1.8米,叫聲如嬰兒啼哭,故又名娃娃魚。小鯢長5—9厘米。主要生活在山溪中。
【鯢】的網絡含義
未檢索到鯢字的網絡釋義。
【鯢】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大鯢 | [dà ní] | 也叫娃娃魚。兩棲動物。長60—70厘米。背面棕褐色,有 大黑斑,腹面色淡。頭寬而扁,口大。軀干粗壯而扁,尾側扁,四肢甚短。叫聲似小孩啼哭。棲息于山 谷溪水中。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 |
鯢桓 | [ní huán] | 鯨鯢盤桓。《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為淵。”郭象 注:“淵者,靜默之謂耳。夫水常無心,委順外物,故雖流之與止,鯢桓之與龍躍,常淵然自若,未始失其靜默也。”成玄英 疏:“鯢,大魚也:桓,盤也。”后以“鯢桓”喻順應外... |
小鯢 | [xiǎo ní] | 兩棲動物,外形像大鯢而較小,尾巴扁,四肢短,牙齒呈V形,生活在水邊的草地里。 |
鯢鰍 | [ní qiū] | 亦作“鯢鰍”。泥鰍。泛指小魚。 |
鯨鯢 | [jīng ní] | 1.即鯨。雄曰鯨,雌曰鯢。唐 盧綸《奉陪渾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詩:“舟檝方朝海,鯨鯢自曝腮。”元 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想鸞鶴只在秋江上,似鯨鯢吸盡銀河浪。”明 李夢陽《鄱陽湖十六韻》:“力屈鯨鯢仆,聲回雁鶩呼。” |
鯢鮐 | [ní tái] | 鯢齒和鮐背。長壽之徵。 |
鯢齒 | [ní chǐ] | 老人齒落后更生的細齒。被視為長壽之徵。 |
鯢鰌 | [ní qiū] | 亦作“鯢鰍”。泥鰍。泛指小魚。《莊子·庚桑楚》:“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為之制。”陸德明 釋文:“《廣雅》云: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宋 蘇軾《上皇帝書》:“王者之用人,如 江 河,江 河 所趨,百... |
鯢鮒 | [ní fù] | 泛指小魚。 |
驚鯢 | [jīng ní] | 古劍名。 |
眉厖齒鯢 | [méi máng chǐ ní] | 眉毛花白,齒落更生細齒。形容老壽。唐 柳宗元《永州萬石亭記》:“明日,州邑耋老,雜然而至,曰:‘吾儕生是州,蓺是野,眉厖齒鯢,未嘗知此。’” |
尺澤之鯢 | [chǐ zé zhī ní] | 尺澤:一尺見方的水面;鯢:一種小魚。小水洼中的小魚。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
【鯢】的近義詞,【鯢】的反義詞
鯢的近義詞:查無鯢的近義詞
鯢的反義詞:查無鯢的近義詞
【鯢】的相關字
1、與【鯢】同音的字
鯢同音的字:貎(ni2),尼(ni2),?(ni2),?(ni2),齯(ni2),呢(ni2),埿(ni2),?(ni2),?(ni2),?(ni2),輗(ni2),坭(ni2)
2、與【鯢】同部首的字
鯢同部首的字:鯰,鱔,鯡,鱉,鲹,鱭,鰳,鳈,鲪,鱟,鲴,?
3、與【鯢】同筆畫的字
鯢同筆畫的字:澰,甑,懆,薊,暽,窽,踱,劒,橬,磚,縠,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