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黏新華字典,黏康熙字典,黏中華字典,黏國語詞典,黏漢語字典。
【黏】的注音
繁體黏 注音ㄋㄧㄢˊ、 筆畫17
簡體黏 拼音nián 部首黍
黏字五行火 黏字結(jié)構(gòu)左右 黏字五筆TWIK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9ECF 倉頡編碼heyr 鄭碼編碼mfij
四角編碼21960 黏字電碼7811 黏字區(qū)位8004
【黏】的國語詞典
黏:ㄋㄧㄢˊ nián
動(dòng)
膠附、黏住。
如:「黏貼」、「黏照片」、「黏郵票」。
漢·王褒〈僮約〉:「黏雀張烏,結(jié)網(wǎng)捕魚。」
糾纏。
如:「這小孩子很黏人。」
形
有黏性的。
如:「黏液」、「黏土」。
唐·白居易〈三謠·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名
一種圍棋下法。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duì)方威脅或進(jìn)攻。
詩句平仄協(xié)調(diào)稱為「黏」,失調(diào)稱為「失黏」。
【黏】的基本含義
像糨糊、膠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個(gè)物體附著在另一物體上的性質(zhì):黏合。黏液。這江米很黏。
【黏】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像膠水或糨糊等所具有的,能使一個(gè)物體附著在另一物體上的性質(zhì):黏性、黏液、黏土、黏米。
【黏】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黏土 | [nián tǔ] | 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養(yǎng)分較豐富,能保水、保肥,但通氣透水性差,耕種時(shí)需要改良。 |
黏附 | [nián fù] | 黏性的東西附著在其他物體上。 |
黏蟲 | [nián chóng] | 昆蟲,成蟲前翅中央有兩個(gè)淡黃色的圓形斑紋,后翅尖與邊緣黑灰色,晝伏夜出。幼蟲頭部褐色,背上和兩側(cè)有黃黑色縱線。是稻、麥、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蟲。有的地區(qū)叫虸蚄。 |
黏度 | [nián dù] | 液體或半流體流動(dòng)難易的程度,越難流動(dòng)的物質(zhì)黏度越大,如膠水、凡士林等都是黏度較大的物質(zhì)。 |
黏涎 | [nián xián] | 〈名〉用于“黏涎子”。人嘴里的粘液。〈形〉(說話、動(dòng)作、表演等)不爽快;冗長而無味。 |
黏著 | [nián zhúo] | 〈動(dòng)〉用膠質(zhì)把物體黏合在一起。〈動(dòng)〉用膠質(zhì)黏連著。 |
膠黏 | [jiāo nián] | 1.亦作“膠粘”。像膠那樣黏著。常形容心情、行為、境況、感覺等。宋 歐陽修《讀梅氏詩有感示徐生》詩:“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膠粘。”宋 陸游《庵中獨(dú)居感懷》詩之二:“一生已是膠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元 無名氏《獨(dú)角牛... |
沾黏 | [zhān nián] | 見“沾粘”、“霑黏”。 |
黏巴 | [nián bā] | 即糌粑。 |
黏徽 | [nián huī] | 指魚落網(wǎng)中。 |
黏留 | [nián liú] | 猶黏住。 |
面黏 | [miàn nián] | 漿糊。 |
鼠黏 | [shǔ nián] | 鼠婦的別名。見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蟲三·鼠婦》。 |
黏天 | [nián tiān] | 謂貼近天,仿佛與天相連。 |
失黏 | [shī nián] | 1.亦作“失粘”。謂駢儷文字平仄不調(diào)。 |
黏餻 | [nián gāo] | 食品名。黍米和糖制成的糕。 |
連黏 | [lián nián] | 粘結(jié),粘合。 |
黏連 | [nián lián] | 1.牽掛。 |
黏濕 | [nián shī] | 黏糊潮濕。 |
黏人 | [nián rén] | A像膠或糨糊一樣黏著B。 |
【黏】的近義詞,【黏】的反義詞
黏的近義詞:查無黏的近義詞
黏的反義詞:查無黏的近義詞
【黏】的相關(guān)字
1、與【黏】同音的字
黏同音的字:姩(nian2),年(nian2),鯰(nian2),哖(nian2),鯰(nian2),?(nian2),?(nian2),溓(nian2),粘(nian2),鲇(nian2),?(nian2),鮎(nian2)
2、與【黏】同部首的字
黏同部首的字:?,黍,?,?,?,黐,?,?,黎,?,?,?
3、與【黏】同筆畫的字
黏同筆畫的字:?,鴷,?,?,縮,?,?,?,?,燱,薰,寱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