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鰲新華字典,鰲康熙字典,鰲中華字典,鰲國語詞典,鰲漢語字典。
【鰲】的注音
繁體鰲 注音ㄠˊ、 筆畫18
簡體鰲 拼音áo 部首魚
鰲字五行土 鰲字結(jié)構(gòu)上下 鰲字五筆GQTG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9CCC 倉頡編碼qknwm 鄭碼編碼cimr
四角編碼58106 鰲字電碼7663 鰲字區(qū)位8701
鰲
【鰲】的國語詞典
◎ 鰲
(螯)
◎ 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鰲】的基本含義
傳說中指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鰲】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鰲是漢族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又有傳說東海中有巨鰲馱著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淮南子·覽里》。一種說法是龜頭鯉魚尾的魚龍;另一種說法是海里的大龜;還有一種說法是龍之九子的老大,相傳“龍生九子,鰲占頭”,為龍頭,龜身,麒麟尾。
【鰲】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鰲山 | [áo shān] | 舊時元宵節(jié)用燈彩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形狀。 |
鰲頭 | [áo tóu] | 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
鰲魚 | [áo yú] | 亦作“鰲魚”。鰲的俗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鰲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回。”清 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旱船》:“無邊陸海吾何懼,穩(wěn)坐鼇魚背上看。” |
六鰲 | [liù áo] | 亦作“六鰲”。神話中負(fù)載五仙山的六只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 |
鰲海 | [áo hǎi] | 大海。傳說中鰲為海中神龜,因稱。 |
鰲掖 | [áo yè] | 翰林院的別稱。 |
鰲足 | [áo zú] | 1.傳說中女媧用作天柱的大龜四足。《淮南子·覽冥訓(xùn)》:“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高誘注:“鼇,大龜。天廢頓以鼇足柱之。”晉成公綏《天地賦》:“斷鼇足而續(xù)毀,鍊玉石而補(bǔ)缺。”唐黃滔《融結(jié)為河岳賦》... |
鰲戴 | [áo dài] | 神話傳說謂 渤海 之東有大壑,其下無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隨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極,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鰲輪番舉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動。見《列子·湯問》。 |
靈鰲 | [líng áo] | 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語出《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fù) 蓬萊之山 而抃舞。”三國 魏 曹植《遠(yuǎn)游篇》:“靈鼇戴 方丈,神岳儼嵯峩!”唐 李商隱《韓碑》詩:“碑高三丈字... |
鰲甲 | [áo jiǎ] | 猶鼎甲。狀元、榜眼、探花的合稱。 |
鰲鼻 | [áo bí] | 比喻上矗的峰巒。 |
鰲丘 | [áo qiū] | 海上仙山。 |
補(bǔ)鰲 | [bǔ áo] | 補(bǔ)入翰苑。唐 宋 翰林學(xué)士、承旨等官朝見皇帝時立于鐫有巨鰲的殿陛石正中,故稱。宋 岳珂《桯史·劉觀堂讀赦詩》:“后二年,和議成,秦檜 懼當(dāng)制者之不能説虜也,以孽子 熺 及其黨 程克俊 補(bǔ)鼇。” |
海鰲 | [hǎi áo] | 神話傳說中的海中巨鱉。 |
鰲署 | [áo shǔ] | 指翰林學(xué)士院。 |
鰲禁 | [áo jìn] | 亦作“鰲禁”。翰林院的別稱。 |
鰲波 | [áo bō] | 亦作“鰲波”。巨浪。 |
鰲洲 | [áo zhōu] | 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鰲釣 | [áo diào] | 神話傳說謂天帝使十五只巨鰲輪番頂戴五座仙山,而 伯龍之國 巨人則一釣而連六鰲。見《列子·湯問》。后因以“鼇釣”比喻豪邁的舉止或遠(yuǎn)大的抱負(fù)。 |
鰲峰 | [áo fēng] | 1.亦作“鰲峰”。 |
【鰲】的近義詞,【鰲】的反義詞
鰲的近義詞:查無鰲的近義詞
鰲的反義詞:查無鰲的近義詞
【鰲】的相關(guān)字
1、與【鰲】同音的字
鰲同音的字:翱(ao2),嗷(ao2),?(ao2),璈(ao2),滶(ao2),?(ao2),獒(ao2),摮(ao2),?(ao2),蔜(ao2),嗸(ao2),獓(ao2)
2、與【鰲】同部首的字
鰲同部首的字:鳈,鲉,鳤,鲾,鮚,鲺,鱸,?,鮐,鲅,鳡,鯰
3、與【鰲】同筆畫的字
鰲同筆畫的字:獶,麌,?,騝,?,擵,?,?,鎻,?,譇,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