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汾新華字典,汾康熙字典,汾中華字典,汾國語詞典,汾漢語字典。
【汾】的注音
繁體汾 注音ㄈㄣˊ、 筆畫7
簡體汾 拼音fén 部首氵
汾字五行水 汾字結構左右 汾字五筆IWVN
統一編碼基本區 U+6C7E 倉頡編碼ecsh 鄭碼編碼voyd
四角編碼38127 汾字電碼3083 汾字區位2358
汾
【汾】的國語詞典
汾:ㄈㄣˊ fén
參見「汾河 」條。
【汾】的基本含義
汾河,水名,在山西。
【汾】的網絡含義
1、水名,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長七百一十六公里,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2、大。如:汾王(大王。一說指周厲王)3、汾酒,產于山西汾陽的一種酒 。
【汾】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汾酒 | [fén jiǔ] | 中國名酒之一。產于山西汾陽杏花村。以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與豌豆制曲。酒味清香、醇厚,屬清香型大曲酒。 |
沮汾 | [jǔ fén] | 沮水 與 汾水 的并稱。亦指 沮 汾 兩水之間的地區。 |
汾沄 | [fén yún] | 眾盛貌。 |
汾海 | [fén hǎi] | 指 南北朝 時期 南汾州 地區。今 山西省 吉縣 一帶。 |
汾亭 | [fén tíng] | 隋 王通 因上策不用,退居 河汾 之間,授徒自給,嘗講學游憩于 汾亭。確址已不可考。 |
汾葵 | [fén kuí] | 即 汾陰 脽。 |
汾王 | [fén wáng] | 大王。一說指 周厲王。 |
汾潞 | [fén lù] | 亦作“汾露”。汾水 與 潞水。亦泛指二水流經的地區。 |
汾澮 | [fén huì] | 汾水 與 澮水。《左傳·成公六年》:“不如 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 汾 澮 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也。” |
汾曲 | [fén qǔ] |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寧武縣 管涔山,東南流經 太原市 至 新絳縣 而西折入 黃河。其西折處謂 汾 曲。《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書·安同傳》:“宜截 汾 曲為南北浮橋,乘西岸筑圍。西圍既... |
河汾 | [hé fén] | 1.黃河與汾水的并稱。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區。 |
汾陰 | [fén yīn] | 地名。在今 山西省 萬榮縣 境內。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漢武帝 時曾于此得寶鼎。戰國 時屬 魏,漢 始建縣。唐 開元 十年改名 寶鼎縣,宋 改 榮和縣,元 明 清 因之。《竹書紀年》卷下:“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
汾謳 | [fén ōu] | 漢武帝《秋風辭》有“汎樓船兮濟 汾河”句,后因以“汾謳”指 漢武帝《秋風辭》。 |
俟汾 | [sì fén] | 亦作“俟分”。復姓。《魏書·高車傳》:“高車 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 俟分氏。”《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六年》“涉歸 與 宇文部 素有隙”胡三省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姓苑》:“宇文氏 出自 炎帝,其后以嘗草之功... |
汾鼎 | [fén dǐng] | 象征國祚的寶鼎。 |
汾晉 | [fén jìn] |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區。 |
汾橋 | [fén qiáo] | 古橋名。在 汾水 之上。故址在今 山西省 陽曲縣 東。相傳為 戰國 初期 晉 刺客 豫讓 為其主 智伯 報仇而謀刺 晉 大夫 趙襄子 處。 |
汾神 | [fén shén] | 汾川 之神。即 臺駘。《左傳·昭公元年》:“昔 金天氏 有裔子曰 昧,為玄冥師,生 允格、臺駘。臺駘 能業其官,宣 汾 洮,障大澤,以處 大原。帝用嘉之,封諸 汾 川 ……則 臺駘,汾 神也。”杜預 注:“有水旱之... |
溫汾 | [wēn fén] | 水回旋、結聚貌。 |
橫汾 | [héng fén] | 據《漢武故事》,漢武帝 嘗巡幸 河東郡,在 汾水 樓船上與群臣宴飲,自作《秋風辭》,中有“泛樓舡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句。 |
【汾】的近義詞,【汾】的反義詞
汾的近義詞:查無汾的近義詞
汾的反義詞:查無汾的近義詞
【汾】的相關字
1、與【汾】同音的字
汾同音的字:燌(fen2),魵(fen2),黂(fen2),棼(fen2),蚠(fen2),幩(fen2),焚(fen2),妢(fen2),鳻(fen2),?(fen2),枌(fen2),炃(fen2)
2、與【汾】同部首的字
汾同部首的字:瀠,潬,演,瀁,浴,?,濆,沲,浛,浸,沺,潛
3、與【汾】同筆畫的字
汾同筆畫的字:肙,墳,里,?,?,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