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壤新華字典,壤康熙字典,壤中華字典,壤國語詞典,壤漢語字典。
【壤】的注音
繁體壤 注音ㄖㄤˇ、 筆畫20
簡體壤 拼音rǎng 部首土
壤字五行土 壤字結構左右 壤字五筆FYKE
統一編碼基本區 U+58E4 倉頡編碼gyrv 鄭碼編碼bser
四角編碼40132 壤字電碼1099 壤字區位4032
壤
【壤】的國語詞典
壤:ㄖㄤˇ rǎng
名
松軟的泥土。
《說文解字·土部》:「壤,柔土也。」
《書經·禹貢》:「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耕地。
《管子·八觀》:「壤地肥饒,則桑麻易植也。」
地。
如:「天壤之別」。
唐·李白〈南都行〉:「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
疆域、地區。
如:「接壤」、「窮鄉僻壤」。
《左傳·哀公元年》:「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
古代一種游戲用的玩具。參見「[[擊壤]]」條。
動
接連。
《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且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界也。」
形
豐收。
《莊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壘大壤。」
【壤】的基本含義
1.泥土;松軟的土:土壤。沃壤。
2.地:天壤之別。
3.地區;地域:窮鄉僻壤。接壤。
【壤】的網絡含義
是由一層層厚度各異的礦物質成分所組成大自然主體。
【壤】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土壤 | [tǔ rǎng] | 地球陸地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 |
瘠壤 | [jí rǎng] | 瘠土。 |
壤土 | [rǎng tǔ] | 1.細沙和黏土含量比較接近的土壤。土粒粗大而疏松,能保水、保肥,適于種植各種植物。 |
黃壤 | [huáng rǎng] | 亞熱帶全年濕潤地區及低濕的地形部位發育的黃色土壤。含水量高,所含鐵質水化而成黃色,酸性大,表層常有灰黃色腐殖質層。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以南的亞熱帶地區。 |
接壤 | [jiē rǎng] | 交界:河北西部和山西~。 |
霄壤 | [xiāo rǎng] | 天和地。形容相距極遠:~之別。 |
天壤 | [tiān rǎng] | 天和地,也比喻差別極大:~間。相去~。 |
紅壤 | [hóng rǎng] | 亞熱帶干濕季分明地區及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發育的紅色土壤。含較多的鐵鋁氧化物,質地黏重,肥力低,酸性強。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以南的亞熱帶地區。 |
淵壤 | [yuān rǎng] | 深土。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 |
擊壤 | [jī rǎng] | 1.古代的一種游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漢 王充《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涂,何以異哉!”參閱《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藝經》。 |
裸壤 | [luǒ rǎng] | 指裸身之國。 |
塏壤 | [kǎi rǎng] | 猶言大地。 |
棄壤 | [qì rǎng] | 廢地,無用之地。 |
絕壤 | [jué rǎng] | 極遠的地區。 |
內壤 | [nèi rǎng] | 同“內傷”。壤,通“傷”。《穀梁傳·隱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內壤。”范寧 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楊士勛 疏:“‘壤’字為《穀梁》音者皆為傷。徐邈 亦作傷。”宋 王安... |
砂壤 | [shā rǎng] | ㄕㄚ ㄖㄤˇ。 |
壤埊 | [rǎng dì] | 壤地,土地。埊,“地”的古字。 |
三壤 | [sān rǎng] | 古時按土質的肥瘠將耕地分為上、中、下三品,稱為三壤。 |
州壤 | [zhōu rǎng] | 州里,鄉里。 |
列壤 | [liè rǎng] | 分封土地。 漢 史岑 《出師頌》:“介珪既削,列壤酬勛。” |
【壤】的近義詞,【壤】的反義詞
壤的近義詞:查無壤的近義詞
壤的反義詞:查無壤的近義詞
【壤】的相關字
1、與【壤】同音的字
壤同音的字:纕(rang3),壌(rang3),?(rang3),嚷(rang3),攘(rang3),?(rang3),爙(rang3)
2、與【壤】同部首的字
壤同部首的字:?,場,塈,垱,?,?,埶,墶,垂,坯,垊,塄
3、與【壤】同筆畫的字
壤同筆畫的字:鰈,糰,鼯,?,孁,獼,?,韾,鏻,櫱,?,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