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態新華字典,態康熙字典,態中華字典,態國語詞典,態漢語字典。
【態】的注音
繁體態 注音ㄊㄞˋ、 筆畫8
簡體態 拼音tài 部首心
態字五行火 態字結構上下 態字五筆DYNU
統一編碼基本區 U+6001 倉頡編碼kip 鄭碼編碼gdsw
四角編碼40333 態字電碼1966 態字區位4412
【態】的國語詞典
〈名〉
(會意。從心,從能。簡體字為形聲。從心,太聲。本義:姿態,姿勢與狀態)
同本義
態,意態也。——《說文》。段注:“意態者,有是意,因有是狀,故曰意態。從心能,會意。心所能必見于外也。”
柔遠能邇。——《虞書》。鄭注:“能,恣也,恣即態也。”
人之態不如備。——《荀子·成相》。按:“詐態也。”
盡變態乎其中。——張衡《西京賦》
滂心淖態。——《楚辭·大招》
狗偷致態。——傅毅《舞賦》
寧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為此態也。——《楚辭·離騷》
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態。——李漁《芙蕖》
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淮南子》
盡態極妍。——唐· 杜牧《阿房宮賦》
密則無態。——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情狀,神情
覽將帥之變態。——司馬相如《上林賦》。又如:病態;情態;氣態;液態;態色(躊躇滿志的神色);態狀(狀態;狀貌);態濃(妝扮濃艷)
用以表明動作主體和動詞表示的行為之間的關系 ——見“主態”
【態】的基本含義
1.人的姿容、體態:姿態。
2.事物的情狀、樣子:變態。狀態。事態。
3.一種語法范疇。多指句子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跟主語所表示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如主動、被動等。
【態】的網絡含義
態tài,用于“態度”“靜態”“狀態”。一種語法范疇,多表明句子的主語和動詞之間關系。
【態】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神態 | [shén tài] | 神情態度:~自若。 |
儀態 | [yí tài] | 儀表1(多就姿態說):~萬方(姿態美麗多姿)。 |
狀態 | [zhuàng tài] | 人或事物表現出來的形態:心理~。液體~。病人處于昏迷~。 |
物態 | [wù tài] | 聚集態。 |
事態 | [shì tài] | 某一事件的局勢或情況(多指壞事):~嚴重。~正在擴大。 |
富態 | [fù tai] | 〈方〉指體態豐盈。常用來贊美、恭維中老年人。 |
態度 | [tài du] | 1.人的舉止神情:~大方。耍~(發怒或急躁)。 |
體態 | [tǐ tài] | 身體的姿態;人的體形:~輕盈。~魁梧。 |
態勢 | [tài shì] | 狀態和形勢:分析敵我~。 |
窘態 | [jiǒng tài] | 受窘時的神態:他被大家笑得紅了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顯出一副~。 |
液態 | [yè tài] | 物質的液體狀態,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態。 |
變態 | [biàn tài] | 1.某些動物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形態發生變化,如蠶變蛹,蛹變蛾;蝌蚪變蛙等。 |
固態 | [gù tài] | 指物質的固體狀態。特征是物 質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其中的分子(原子或離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的振動。 |
世態 | [shì tài] | 指社會上人對人的態度:~人情。 |
失態 | [shī tài] | 態度舉止不合乎應有的禮貌:酒后~。 |
表態 | [biǎo tài] | 表示態度:這件事,你得表個態,我才好去辦。 |
生態 | [shēng tài] |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平衡。 |
勢態 | [shì tài] | 事情發展的狀態、情勢:把握~的發展。 |
心態 | [xīn tài] | 心理狀態:~各異。~平靜。 |
丑態 | [chǒu tài] | 指令人厭惡的樣子或舉動:~百出。 |
【態】的近義詞,【態】的反義詞
態的近義詞:查無態的近義詞
態的反義詞:查無態的近義詞
【態】的相關字
1、與【態】同音的字
態同音的字:夳(tai4),泰(tai4),大(tai4),鈦(tai4),?(tai4),?(tai4),忕(tai4),?(tai4),舦(tai4),太(tai4),忲(tai4),汰(tai4)
2、與【態】同部首的字
態同部首的字:?,憊,?,恏,恴,?,?,恁,慧,怎,憃,憄
3、與【態】同筆畫的字
態同筆畫的字:乖,苭,呩,岮,杻,事,祇,冞,貯,朋,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