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礬新華字典,礬康熙字典,礬中華字典,礬國語詞典,礬漢語字典。
【礬】的注音
繁體礬 注音ㄈㄢˊ、 筆畫8
簡體礬 拼音fán 部首石
礬字五行土 礬字結構左右 礬字五筆DMYY
統一編碼基本區 U+77FE 倉頡編碼mrhni 鄭碼編碼gqda
四角編碼17610 礬字電碼4345 礬字區位2315
礬
【礬】的國語詞典
〈名〉
各種金屬(如銅、鐵、鋅)的硫酸鹽,尤指具有玻璃質狀態表面或光澤的該種硫酸鹽的水合物 。
如:礬山(宋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礬于盤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稱為“礬山”);礬水(溶明礬的水);礬粉(脫膠的明礬粉末);礬書(用明礬水寫的保密書信)
鋁的氧化物Al 2 O 3 。
如:礬土
【礬】的基本含義
某些金屬的含水硫酸鹽或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硫酸鹽結合成的含水復鹽,如明礬、膽礬、綠礬。
【礬】的網絡含義
未檢索到礬字的網絡釋義。
【礬】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明礬 | [míng fán] | 無機化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復鹽,化學式KAl(SO4)2·12H2O。無色晶體,水溶液有澀味。用來制皮革、造紙等。也可做媒染劑和凈水劑,醫藥上用作收斂劑。通稱白礬。 |
枯礬 | [kū fán] | 加熱于明礬,去其結晶,成一種白色粗松之輕塊,用為止血收斂藥。 |
膽礬 | [dǎn fán] | 也叫藍礬。含有 結晶水的硫酸銅的俗稱。化學式CuSO4 5H2O。藍色晶體,易溶于水。用作殺蟲劑、木材防腐劑,并用于鍍銅等。 |
土礬 | [tǔ fán] | 當地產的礬石。 |
藍礬 | [lán fán] | 即“膽礬” |
礬山 | [fán shān] | 1.宋 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礬于盤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稱為“礬山”。宋 陸游《入蜀記》卷一:“乾道 六年閏五月二十五日晚,葉夢錫 侍郎 衡 招飲,案間設礬山數盆,望之如雪。” |
礬法 | [fán fǎ] | 宋 代明礬生產運銷的法規。 |
黑礬 | [hēi fán] | 黑色的礬。 |
礬粉 | [fán fěn] | 脫膠的明礬粉末。 |
紅礬 | [hóng fán] | 砒霜。 |
香礬 | [xiāng fán] | 即明礬。宋 李綱《理財論上》:“四海之廣,生齒之繁,租稅之所入,征商榷酤,鑄山煮海,平準市易,香礬、茶課之所取不為不多也。”參見“明礬”。 |
礬水 | [fán shuǐ] | 1.見“礬山水”。 |
白礬 | [bái fán] | 明礬的通稱。 |
礬石 | [fán shí] | 一種礦物。呈透明狀結晶體。有白、青、黃、黑、絳五種,白色者俗稱明礬。 |
山礬 | [shān fán] | 1.花名。常綠灌木。春開白花,芳香。 |
黃礬 | [huáng fán] | 黃色的明礬。《新唐書·地理志四》:“﹝ 瓜州 晉昌郡 ﹞土貢:野馬革、緊鞓、草豉、黃礬、絳礬、胡桐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五·黃礬》:“黃礬出 陜西 瓜州 、 沙州 及舶上來者為上。黃色,狀如胡桐淚。” |
榷礬 | [què fán] | 官府對礬實行專賣。《宋史·劉熙古傳》:“建隆 二年,受詔制置 晉州 榷礬,增課八十餘萬緡。” |
緑礬 | [lǜ fán] | 無機化合物,是含有七個分子結晶水的硫酸亞鐵。呈藍綠色。可用以制染料、墨水和農藥等。 |
朱礬 | [zhū fán] | 鐵礬土。因其含氧化鐵而呈紅色。可入藥,或作顏料。 |
礬書 | [fán shū] | 用明礬水寫的保密書信。其字水干無跡,濕時方顯。宋 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正月》:“曹輔 至 興仁,守臣徽猷閣待制 贛縣 曾楙 詰之,輔 乃裂衣襟出御筆蠟封,乃樞密院礬書,以遺 楙。”《金史·宣宗紀上》:... |
【礬】的近義詞,【礬】的反義詞
礬的近義詞:查無礬的近義詞
礬的反義詞:查無礬的近義詞
【礬】的相關字
1、與【礬】同音的字
礬同音的字:?(fan2),釩(fan2),棥(fan2),樊(fan2),?(fan2),?(fan2),蕃(fan2),蹯(fan2),?(fan2),燔(fan2),繁(fan2),瀿(fan2)
2、與【礬】同部首的字
礬同部首的字:硤,砐,?,?,礱,?,磁,硑,砝,磝,礑,硜
3、與【礬】同筆畫的字
礬同筆畫的字:舎,爬,?,甽,茓,苻,宖,腎,狔,詡,曶,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