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味新華字典,味康熙字典,味中華字典,味國語詞典,味漢語字典。
【味】的注音
繁體味 注音ㄨㄟˋ、 筆畫8
簡體味 拼音wèi 部首口
味字五行水 味字結構左右 味字五筆KFIY
統一編碼基本區 U+5473 倉頡編碼rjd 鄭碼編碼jbko
四角編碼65090 味字電碼724 味字區位4622
【味】的國語詞典
味:ㄨㄟˋ wèi
名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稱為五味。」
《孫子·勢》:「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如:「香味」、「怪味」、「臭味」。
感受、旨趣、意義。
如:「趣味」、「禪味」。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是以往者雖舊,余味日新。」
《紅樓夢·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量詞。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
如:「菜五味」、「藥八味」。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盧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袪風的藥。」
菜肴。
如:「山珍海味」。
《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御,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尊擇之勞。」
動
品嘗。
《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葷,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研究、體察。
如:「玩味」、「耐人尋味」。
《文選·班固·答賓戲》:「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三國志·卷四五·蜀書·楊戲傳》:「抗志存義,味覽典文。」
【味】的基本含義
1.物質所具有的能使舌頭得到某種味覺的特性:味道。滋味。甜味兒。津津有味。
2.物質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種嗅覺的特性:氣味。香味兒。這種味兒很好聞。
3.意味;趣味:文筆艱澀無味。這本書越讀越有味兒。
4.指某類菜肴、食品:臘味。美味。野味。山珍海味。
5.辨別味道:體味。
6.用于中藥:這個方子共有七味藥。
【味】的網絡含義
未檢索到味字的網絡釋義。
【味】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香味 | [xiāng wèi] | 1.食物的香氣;任何香氣。 |
味道 | [wèi dào] | 1.味:這個菜~好。心里有一股說不出的~。 |
口味 | [kǒu wèi] | 1.食品的滋味:這個菜的~很好。 |
鹵味 | [lǔ wèi] | 用鹵法制成的鹵雞、鹵肉等冷菜。 |
滋味 | [zī wèi] | 1.味道:菜的~不錯。 |
乏味 | [fá wèi] | 沒有趣味;缺少情趣:語言~。這種單調的生活實在~得很。 |
臘味 | [là wèi] | 臘魚、臘肉、臘腸、臘雞等食品的統稱。 |
回味 | [huí wèi] | 1.食物吃過后的余味。 |
品味 | [pǐn wèi] | 1.嘗試滋味;品嘗:經專家~,認為酒質優良。 |
韻味 | [yùn wèi] | 1.聲韻所體現的意味:他的唱腔很有~。 |
深味 | [shēn wèi] | 1.仔細地體會。 |
余味 | [yú wèi] | 留下的耐人回想的味道。歌聲美妙,~無窮。 |
變味 | [biàn wèi] | 1.(食物等)味道發生變化(多指變壞):昨天做的菜,今天~了。變了味兒的食品不能吃。 |
調味 | [tiáo wèi] | 加在食物中使味道可口:~品。加些花椒、八角調調味。 |
美味 | [měi wèi] | 味道鮮美的食品:~佳肴。珍饈~。 |
味精 | [wèi jīng] | 也叫味素。一種調味品。化學成分是谷氨酸單鈉鹽。用淀粉作原料,用酸或酶水解成糖,經微生物發酵制得。 |
入味 | [rù wèi] | 1.有滋味:菜做得很~。 |
一味 | [yī wèi] | 副詞。單純地;一個勁兒地(多含貶義):對孩子的缺點,不應~遷就,要幫助他改正。 |
興味 | [xìng wèi] | 興趣:饒有~。~索然。 |
無味 | [wú wèi] | 1.沒有滋味:食之~,棄之可惜。 |
【味】的近義詞,【味】的反義詞
味的近義詞:查無味的近義詞
味的反義詞:查無味的近義詞
【味】的相關字
1、與【味】同音的字
味同音的字:魏(wei4),叞(wei4),猬(wei4),鮇(wei4),?(wei4),?(wei4),?(wei4),為(wei4),?(wei4),?(wei4),?(wei4),餵(wei4)
2、與【味】同部首的字
味同部首的字:咟,叺,嗥,嘀,噦,?,噧,?,哷,呉,哰,?
3、與【味】同筆畫的字
味同筆畫的字:佌,?,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