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nèi)容:牦新華字典,牦康熙字典,牦中華字典,牦國語詞典,牦漢語字典。
【牦】的注音
繁體牦 注音ㄇㄠˊ、 筆畫8
簡體牦 拼音máo 部首牜
牦字五行水 牦字結構左右 牦字五筆TRTN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7266 倉頡編碼hqhqu 鄭碼編碼mbmh
四角編碼22514 牦字電碼3036 牦字區(qū)位7483
牦
【牦】的國語詞典
◎ 牦
◎ 〔牦牛〕一種牛,全身有長毛,腿短。中國青藏高原地區(qū)出產(chǎn),當?shù)厝嗣裼脕砝绾婉W運貨物。肉和乳都可食用。
【牦】的基本含義
牦牛, 也作旄牛、髦牛。哺乳動物。分家養(yǎng)的和野生的。身上有長毛,多黑褐色,喜寒冷氣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善于在空氣稀薄的高山峻嶺間馱運。野生牦牛數(shù)量稀少,屬國家保護動物。
【牦】的網(wǎng)絡含義
牦【máo】ㄇㄠˊ基本信息部首:牜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五筆86:TRTN 五筆98:CEN 倉頡:HQHQU 鄭碼:MBMH筆順編號:31213115 四角號碼:22514 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U+7266筆順讀寫:撇橫豎橫撇橫橫折
【牦】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毫牦 | [háo máo] | 1.獸尾毛。唐 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氂。” |
牦軒 | [máo xuān] | 見“犛靬”。 |
牦旄 | [máo máo] | 以犛牛尾為飾的旗。 |
長牦 | [cháng máo] | 指旄牛身上的長毛。 |
牦靬 | [máo qián] | 亦作“犛軒”。古國名。 |
絲牦 | [sī máo] | 猶毫厘。形容微細。氂,通“釐”。《三國志·吳志·華覈傳》:“毖挹清露,沐浴凱風,效無絲氂,負闕山崇。” |
牦虱 | [máo shī] | 喻極細微之物。語本《列子·湯問》:“昌(紀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清 錢謙益《眼鏡篇》:“蠅頭躉尾如兒拳,氂虱豈必非輪懸。” |
毛牦 | [máo máo] | 1.獸毛。 |
牦纓 | [máo yīng] | 以毛做成的帽帶。古時大臣犯罪時用之,以示自請罪譴。 |
牦牛 | [máo niú] | 牛的一種,全身有長毛,黑褐色、棕色或白色,腿短。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qū)的主要力畜。 |
馬牦 | [mǎ máo] | 馬尾。《淮南子·說山訓》:“割而舍之,鏌邪不斷肉;執(zhí)而不釋,馬氂截玉。”高誘 注:“氂,馬尾也。” |
剪牦簂 | [jiǎn máo guó] | 暫無釋義 |
野牦牛 | [yě máo niú] | 哺乳動物,外形像家牦牛而大,角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毛長而密,多為黑色。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性兇猛,耐寒,善于登高,常成群活動。是一種珍稀動物。 |
白冠牦纓 | [bái guān máo yīng] | 見“白冠釐纓”。 |
豪牦不伐,將用斧柯 | [háo máo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 見“豪末不掇,將成斧柯”。 |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 [chà zhī háo máo , shī zhī qiān lǐ] | 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氂,亦作“釐”。《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里。”《舊唐書·魏徵傳》:“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元 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 |
豪牦之差,將致千里 | [háo máo zhī chà,jiāng zhì qiān lǐ] | 謂極細微之差錯,結果將造成很大的錯誤。豪,通“毫”。《晉書·陶侃傳》:“然某等區(qū)區(qū),實恐理失於內(nèi),事敗於外,豪氂之差,將致千里,使 荊 蠻乖離,西嵎不守,脣亡齒寒,侵逼無限也。” |
【牦】的近義詞,【牦】的反義詞
牦的近義詞:查無牦的近義詞
牦的反義詞:查無牦的近義詞
【牦】的相關字
1、與【牦】同音的字
牦同音的字:酕(mao2),貓(mao2),楙(mao2),罞(mao2),茆(mao2),茅(mao2),軞(mao2),錨(mao2),蝥(mao2),?(mao2),貓(mao2),氂(mao2)
2、與【牦】同部首的字
牦同部首的字:犈,物,犡,牣,牯,牬,特,犧,犉,牸,牼,犃
3、與【牦】同筆畫的字
牦同筆畫的字: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