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炒新華字典,炒康熙字典,炒中華字典,炒國語詞典,炒漢語字典。
【炒】的注音
繁體炒 注音ㄔㄠˇ、 筆畫8
簡體炒 拼音chǎo 部首火
炒字五行火 炒字結(jié)構(gòu)左右 炒字五筆OITT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7092 倉頡編碼ffh 鄭碼編碼uokm
四角編碼99820 炒字電碼3509 炒字區(qū)位1920
炒
【炒】的國語詞典
炒:ㄔㄠˇ chǎo
動
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置鍋內(nèi),以少量的油略為翻攪至熟者。
如:「炒三鮮」。
爭鬧。
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鬧炒炒嫩綠草聒鳴蛙,輕絲絲淡黃柳帶棲鴉?!?/p>
通「吵」。
【炒】的基本含義
1.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放在鍋里加熱并不斷翻動使熟:炒菜。炒花生。
2.為了擴(kuò)大影響或制造轟動效應(yīng)而反復(fù)地進(jìn)行報道和宣傳;利用價格的升降不斷地買進(jìn)賣出,以從中獲利:炒作。炒股。炒匯。
【炒】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未檢索到炒字的網(wǎng)絡(luò)釋義。
【炒】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炒肝 | [chǎo gān] | 一種食品,用豬肝、肥腸加大蒜、黃醬等作料勾芡燴成。 |
炒勺 | [chǎo sháo] | 炒菜用的帶柄的鐵鍋,形狀像勺子。 |
熱炒 | [rè chǎo] | 1.炒出來趁熱吃的菜肴(區(qū)別于“冷盤”)。 |
炒米 | [chǎo mǐ] | 1.干炒過的或煮熟晾干后再炒的米。 |
炒貨 | [chǎo huò] | 商店里出售的干炒食品(如瓜子、蠶豆、花生等)的總稱。 |
炒作 | [chǎo zuò] | 1.指頻繁買進(jìn)賣出,制造聲勢,從中牟利。 |
炒面 | [chǎo miàn] | 1.煮熟后再加油和作料炒過的面條。 |
炒更 | [chǎo gēng] | 指業(yè)余時間(多為晚上)再從事別的工作掙錢。 |
小炒 | [xiǎo chǎo] | 指集體食堂里小鍋單炒的菜肴。 |
炒團(tuán) | [chǎo tuán] | 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 |
炒家 | [chǎo jiā] | 指專門進(jìn)行倒買倒賣的人。 |
炒鐵 | [chǎo tiě] | 1.明 代的一種刑罰。對重罪人犯罰以炒礦砂煉鐵的苦役。《明史·刑法志一》:“情重者煎鹽、炒鐵,死罪五年,流罪四年。” |
滾炒 | [gǔn chǎo] | 茶葉在金屬滾筒里邊受熱邊隨滾筒轉(zhuǎn)動而翻動,使茶條緊結(jié)完整,并達(dá)到干燥之目的。 |
炒股 | [chǎo gǔ] | 指從事買賣股票活動:他炒了三年股。 |
炒青 | [chǎo qīng] | 1.制茶干燥工序之一。如制綠茶時,鮮茶葉經(jīng)殺青、揉捻后,放在鍋里炒干,叫做炒青。 |
棋炒 | [qí chǎo] | 亦作“棊炒”。面粉制的一種食品。清 查慎行《人海記》:“嘉靖 三十年,戶部行 宛(宛平)大(大興)二縣,領(lǐng)太倉銀三千,散給各燒餅鋪戶,每銀一兩,上棊炒一石。其法,用白麵少和香油芝蔴,為棊子塊樣,炒熟,工部送至軍處所... |
煸炒 | [biān chǎo] | 又稱干煸或干炒,平常時候大多叫做干煸。它是一種較短時間加熱成菜的方法,原料經(jīng)刀工處理后,投入小油量的鍋中,中火熱油不斷翻炒,原料見油不見水汁時,加調(diào)味料和輔料繼續(xù)煸炒,至原料干香滋潤而成菜的烹調(diào)方法。 |
爆炒 | [bào chǎo] | 在一段時間內(nèi)極力炒作:~內(nèi)幕新聞。 |
炒鍋 | [chǎo guō] | 烹飪用凹形薄壁鍋。 |
廝炒 | [sī chǎo] | 廝吵。 |
【炒】的近義詞,【炒】的反義詞
炒的近義詞:查無炒的近義詞
炒的反義詞:查無炒的近義詞
【炒】的相關(guān)字
1、與【炒】同音的字
炒同音的字:焣(chao3),麨(chao3),煼(chao3),?(chao3),?(chao3),眧(chao3),粆(chao3),巐(chao3),?(chao3),?(chao3),槱(chao3),吵(chao3)
2、與【炒】同部首的字
炒同部首的字:煓,煙,?,燉,炬,熞,燬,熆,熁,煉,煇,熉
3、與【炒】同筆畫的字
炒同筆畫的字:甾,劌,竻,詮,甿,呟,侕,佩,劑,佯,疚,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