荑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荑新華字典,荑康熙字典,荑中華字典,荑國語詞典,荑漢語字典。
【荑】的注音
繁體荑 注音ㄧˊ、ㄊㄧˊ、 筆畫9
簡體荑 拼音yí、tí 部首艸
荑字五行木 荑字結(jié)構(gòu)左右 荑字五筆AGXW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8351 倉頡編碼tkn 鄭碼編碼egyz
四角編碼44802 荑字電碼5434 荑字區(qū)位6072
【荑】的國語詞典
荑:ㄊㄧˊ tí
名
草木初生時(shí)的嫩芽。
《文選·郭璞·游仙詩七首之一》:「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唐·白居易〈東墻夜合樹去秋為風(fēng)雨所摧今年花時(shí)悵然有感〉詩:「碧荑紅樓今何在?風(fēng)雨飄將去不回。」
借指女子柔細(xì)的手。
如:「柔荑」、「香荑」。
荑:ㄧˊ yí
動(dòng)
除去田里的野草。
《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卷八·周禮音義上》:「荑,音夷。」
【荑】的基本含義
除去田地里的野草:芟荑。
1.植物初生的葉芽。
2.稗子一類的草。
【荑】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tí〈名〉荑【 tí 】,初生的茅草(芽)。舊時(shí)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固借指女子的手。(形聲。從艸,夷聲。本義:茅草的嫩芽 [tender bud]).
【荑】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芟荑 | [shān yí] | 同“芟夷”。 |
荑手 | [yí shǒu] | 《詩·衛(wèi)風(fēng)·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后因以“荑手”指女子白嫩柔潤的手。 |
莁荑 | [wú yí] | 即蕪荑。 |
綠荑 | [lǜ yí] | 拼為lǜ tí,指茅草的嫩芽。 |
荑稗 | [yí bài] | 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實(shí)比穀小,亦可食。荑,通“稊”。 |
輕荑 | [qīng yí] | 始生的小草。 |
蕪荑 | [wú yí] | 木名。姑榆。葉果皮可入藥,仁可做醬,味辛。又名無姑。 |
枯荑 | [kū yí] | 1.枯樹所生的嫩芽。喻老夫得少妻。 |
荑枯 | [yí kū] | 《易·大過》:“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稊,通“荑”,草木所生的嫩芽。“荑枯”即“枯楊生稊”之意,喻絕處逢生;起死回生。 |
留荑 | [liú yí] | 即留夷。 |
嬌荑 | [jiāo yí] | 喻柔嫩纖細(xì)的手指。荑,始生的白茅嫩芽。語出《詩·衛(wèi)風(fēng)·碩人》:“手如柔荑。”宋 周邦彥《醉落魄》詞:“花染嬌荑,羞映翠云幄。” |
丹荑 | [dān yí] | 指初生的赤芝。《文選·郭璞<游仙詩>》:“臨源挹清波,陵崗掇丹荑。”李善 注:“《本草經(jīng)》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延年。’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故曰丹荑。” |
含荑 | [hán yí] | 謂草木有欲綻之葉芽。 |
【荑】的近義詞,【荑】的反義詞
荑的近義詞:查無荑的近義詞
荑的反義詞:查無荑的近義詞
【荑】的相關(guān)字
1、與【荑】同音的字
荑同音的字:簃(yi2),宧(yi2),疑(yi2),螔(yi2),貽(yi2),讉(yi2),媐(yi2),?(yi2),?(yi2),煕(yi2),?(yi2),?(yi2),厗(ti2),苐(ti2),醍(ti2),?(ti2),崹(ti2),媂(ti2),渧(ti2),蹏(ti2),騠(ti2),題(ti2),綈(ti2),?(ti2)
2、與【荑】同部首的字
荑同部首的字:芍,薾,蕊,苤,?,蔗,蘰,薟,?,荙,蘭,?
3、與【荑】同筆畫的字
荑同筆畫的字:虐,?,胓,窂,侵,欩,度,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