鉞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鉞新華字典,鉞康熙字典,鉞中華字典,鉞國(guó)語(yǔ)詞典,鉞漢語(yǔ)字典。
【鉞】的注音
繁體鉞 注音ㄩㄝˋ、 筆畫10
簡(jiǎn)體鉞 拼音yuè 部首钅
鉞字五行金 鉞字結(jié)構(gòu)左右 鉞字五筆QANT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94BA 倉(cāng)頡編碼opiv 鄭碼編碼phz
四角編碼83750 鉞字電碼6885 鉞字區(qū)位7865
鉞
【鉞】的國(guó)語(yǔ)詞典
◎ 鉞
(鉞)
- 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guó)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
- 古星名。
【鉞】的基本含義
古代兵器,青銅或鐵制成,形狀像板斧而較大。
【鉞】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未檢索到鉞字的網(wǎng)絡(luò)釋義。
【鉞】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齊鉞 | [qí yuè] | 猶齊斧。利斧。齊,通“資”。 |
授鉞 | [shòu yuè] | 古代大將出征,君主授以斧鉞,表示授以兵權(quán)。 |
鏚鉞 | [qī yuè] | 斧和鉞。《左傳·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 受之,以有 南陽(yáng) 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楊伯峻 注:“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賜鏚鉞者,奉王命得專殺戮也。”參見“斧鉞”。 |
鏘鉞 | [qiāng yuè] | 大斧。鏘,通“斨”。 |
假鉞 | [jiǎ yuè] | 見“假黃鉞”。 |
受鉞 | [shòu yuè] | 古代大將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節(jié)與斧鉞,稱為“受鉞”。 |
鉞下 | [yuè xià] | 猶言在主管將帥的指揮之下。書箋開頭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語(yǔ)。 |
玄鉞 | [xuán yuè] | 古代鐵制斧形兵器。 |
鉞星 | [yuè xīng] | 星名。即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也稱天鉞。《南齊書·天文志上》:“﹝ 永元 十一年﹞十一月……辛酉,月行在東井鉞星南八寸。” |
杖鉞 | [zhàng yuè] | 手執(zhí)斧鉞。表示威權(quán)。 |
元鉞 | [yuán yuè] | 即玄鉞。古代兵器。鐵斧。 |
二鉞 | [èr yuè] | 指 明 代宦官 汪直 的幫兇 王越 與 陳鉞。 |
戚鉞 | [qī yuè] | 斧和鉞。《左傳·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 受之,以有 南陽(yáng) 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楊伯峻 注:“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賜鏚鉞者,奉王命得專殺戮也。”參見“斧鉞”。 |
仗鉞 | [zhàng yuè] | 手持黃鉞,表示將帥的權(quán)威。引申指統(tǒng)帥軍隊(duì)。 |
秉鉞 | [bǐng yuè] |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quán)。 |
袞鉞 | [gǔn yuè] | 謂褒貶。古代賜袞衣以示嘉獎(jiǎng),給斧鉞以示懲罰,故云。 |
旄鉞 | [máo yuè] | 白旄和黃鉞。借指軍權(quán)。語(yǔ)本《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蔡沉 集傳:“鉞,斧也,以黃金為飾……旄,軍中指麾,白則見遠(yuǎn)。”《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臣以弱才,叨竊非據(jù),親秉旄鉞以厲三軍。”《舊唐書·... |
天鉞 | [tiān yuè] | 天子所用大斧。 |
絻鉞 | [wèn yuè] | 古代禮冠和兵器。喻獎(jiǎng)懲。 |
麾鉞 | [huī yuè] | 1.麾旗和鉞。古代將帥的旗仗。借指軍旅。 |
【鉞】的近義詞,【鉞】的反義詞
鉞的近義詞:查無(wú)鉞的近義詞
鉞的反義詞:查無(wú)鉞的近義詞
【鉞】的相關(guān)字
1、與【鉞】同音的字
鉞同音的字:岳(yue4),擽(yue4),?(yue4),越(yue4),悅(yue4),粵(yue4),?(yue4),兌(yue4),鉞(yue4),?(yue4),鑰(yue4),鈅(yue4)
2、與【鉞】同部首的字
鉞同部首的字:釓,錦,?,鏈,鈄,鐵,鋌,鎳,镕,鉑,镎,釣
3、與【鉞】同筆畫的字
鉞同筆畫的字:暫無(wú)同筆畫字
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