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雩新華字典,雩康熙字典,雩中華字典,雩國語詞典,雩漢語字典。
【雩】的注音
繁體雩 注音ㄩˊ、 筆畫11
簡體雩 拼音yú 部首雨
雩字五行水 雩字結(jié)構(gòu)上下 雩字五筆FFNB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96E9 倉頡編碼mbmms 鄭碼編碼fvbz
四角編碼10027 雩字電碼7184 雩字區(qū)位8607
雩
【雩】的國語詞典
雩:ㄩˊ yú
名
古代一種求雨的祭典。
《續(xù)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
雩:ㄩˋ yù
名
虹的別名。
《爾雅·釋天》:「?蝀謂之雩。?蝀,虹也。」
【雩】的基本含義
古代求雨的祭禮。
【雩】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形聲。字從雨,從虧(于yú),虧亦聲。“虧”為“圬”省。“圬”意為“填平地面凹坑”。“雨”和“虧”聯(lián)合起來表示“讓雨水把干涸的湖澤注滿”。本義: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雩】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雩壇 | [yú tán] | 古時祈雨所設(shè)的高臺。 |
詠雩 | [yǒng yú] | 《論語·先進(jìn)》:“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后以“詠雩”指吟詩作賦。 |
雩祀 | [yú sì] | 古代祈雨的祭祀。 |
雩祈 | [yú qí] | 祈雨祭神。 |
風(fēng)雩 | [fēng yú] | 《論語·先進(jìn)》:“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浴乎 沂水 之上,風(fēng)涼於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后即借“風(fēng)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 |
雩斂 | [yú liǎn] | 為祈雨行祭而向百姓收取的所需財用。 |
雩門 | [yú mén] | 春秋 時 魯國 南城門。《左傳·莊公十年》:“﹝ 公子偃 ﹞自 雩門 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杜預(yù) 注:“雩門,魯 南城門。”清 顧炎武《酬歸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聯(lián)句見懷二十韻》:“飄颻過東 楚、浩蕩適 三齊,息足 ... |
雩臺 | [yú tái] | 祈雨的高臺。 |
雩禜 | [yú yíng] | 亦作“雩宗”。祭水旱之神的壇。 |
雩禱 | [yú dǎo] | 猶雩祭。 |
雩泉 | [yú quán] | 泉名。在 山東省 諸城市 西南 常山 上。宋 熙寧 八年,蘇軾 守 密州,禱雨于此而應(yīng),故名。宋 蘇軾《雩泉記》:“廟門之西南十五步,有泉汪洋折旋如車輪……作亭于其上,而名之曰 雩泉。”宋 蘇軾《留別雩泉》詩:“舉... |
禱雩 | [dǎo yú] | 禱雨。 |
雩禳 | [yú ráng] | 祭祀雨神。 |
雩兌 | [yú duì] | 祭祀祈雨。兌,通“説”。 |
舞雩 | [wǔ yú] | 臺名。 |
大雩 | [dà yú] | 古求雨祭名。《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樂。”鄭玄 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公羊傳·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其夏旱雩祀,謂之大雩。” |
雩宗 | [yú zōng] | 見“雩禜”。 |
雩社 | [yú shè] | 祭祀山川以祈雨。 |
雩祝 | [yú zhù] | 為祈雨而祭祀。 |
風(fēng)乎舞雩 | [fēng hū wǔ yú] | 到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風(fēng):吹風(fēng),乘涼。名詞活用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shè)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雩”是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時要伴以音樂和舞蹈,故稱“舞雩”。 |
【雩】的近義詞,【雩】的反義詞
雩的近義詞:查無雩的近義詞
雩的反義詞:查無雩的近義詞
【雩】的相關(guān)字
1、與【雩】同音的字
雩同音的字:?(yu2),?(yu2),娛(yu2),逾(yu2),玗(yu2),畬(yu2),謣(yu2),歶(yu2),釪(yu2),?(yu2),?(yu2),餘(yu2)
2、與【雩】同部首的字
雩同部首的字:雬,霧,霛,靋,?,霅,霡,零,霚,霪,?,霙
3、與【雩】同筆畫的字
雩同筆畫的字:愜,鸼,鴿,珵,球,鸞,婊,堁,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