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趺新華字典,趺康熙字典,趺中華字典,趺國語詞典,趺漢語字典。
【趺】的注音
繁體趺 注音ㄈㄨ、 筆畫11
簡體趺 拼音fū 部首足
趺字五行水 趺字結構左右 趺字五筆KHFW
統一編碼基本區 U+8DBA 倉頡編碼rmqo 鄭碼編碼jibo
四角編碼65180 趺字電碼6402 趺字區位8535
趺
【趺】的國語詞典
趺:ㄈㄨ fū
名
腳背。
《北史·卷九○·藝術傳下·馬嗣明傳》:「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便愈。」
同「跗 」。
動
盤腿而坐。
宋·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詩:「終朝危坐學僧趺,閉門不出閑履鳧。」
【趺】的基本含義
1.同“跗”。
2.碑下的石座:石趺。龜趺。
【趺】的網絡含義
趺,讀作:fū。形聲字。字從足從夫,夫亦聲。“足”指腳,“夫”意為“外側”、“外表”。“足”與“夫”聯合起來表示“足背”(即“足外側”,相對于“足內側”而言。“足內側”即腳底、腳掌)。漢字本義:足背。
【趺】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趺坐 | [fū zuò] | 佛教徒盤腿端坐,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上。 |
龜趺 | [guī fū] | 碑的龜形底座。 |
足趺 | [zú fū] | 1.腳面,腳背。 |
趺架 | [fū jià] | 放置物件的座架。 |
碑趺 | [bēi fū] | 碑座。 |
山趺 | [shān fū] | 山腳。 |
光趺 | [guāng fū] | 指佛像底坐。 |
僧趺 | [sēng fū] | 僧人趺坐。趺坐,佛教修禪者雙足交迭而坐。 |
趺萼 | [fū è] | 指花的萼片。 |
跏趺 | [jiā fū] | 佛教徒修行的一種坐法。盤腿而坐,腳背放在股上。趺(fū)。 |
趺居 | [fū jū] | 踞坐;趺坐。 |
趺座 | [fū zuò] | 亦作“趺坐”。碑刻等的底座。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昭儀尼寺》:“趺坐上銘云:‘晉 泰始 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書監 荀勗 造。’”明 宋濂《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記》:“於是列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有八寸,下設趺座... |
趺足 | [fū zú] | 盤膝。左足背放在右腿上,右足背放在左腿上。宋 惠洪《焦山贈僧》詩之二:“倚蒲趺足坐,擁衲蓋頭眠。”宋 洪邁《夷堅支志景·觀音二贊》:“年至六十,晏無病苦,趺足而化。”《七國春秋平話》卷中:“先生上帳坐定,趺足捻髯,... |
趺蓮 | [fū lián] | 即蓮座。佛教徒打坐修行的座子四周綴有蓮花,故名。借指修行。 |
蟠螭趺 | [pán chī fū] | 澆鑄或雕刻有盤龍形的器物底座。 |
趺鐵腳 | [fū tiě jiǎo] | 據《景德傳燈錄》載,長蘆 應夫禪師 至一邸,有娼女為母所迫,入其房不去,師跏趺達旦,叢林謂之“趺鐵腳”。后因指修行的心志堅定不移。 |
結跏趺坐 | [jié jiā fū zuò] | 亦作“結加趺坐”。佛教徒坐禪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與吉祥坐兩種: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諸禪宗多傳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 |
全跏趺坐 | [quán jiā fū zuò] | 佛教用語。佛徒跏趺坐法中,交叉兩足并分置兩膝上稱全跏趺坐。參見“跏趺”。 |
結加趺坐 | [jié jiā fū zuò] | 見“結跏趺坐”。 |
【趺】的近義詞,【趺】的反義詞
趺的近義詞:查無趺的近義詞
趺的反義詞:查無趺的近義詞
【趺】的相關字
1、與【趺】同音的字
趺同音的字:伕(fu1),敷(fu1),娐(fu1),稃(fu1),妋(fu1),尃(fu1),鄜(fu1),麱(fu1),捊(fu1),孵(fu1),膚(fu1),呋(fu1)
2、與【趺】同部首的字
趺同部首的字:跏,趼,?,跍,躝,?,?,躪,躡,躍,蹤,踎
3、與【趺】同筆畫的字
趺同筆畫的字:掏,鵂,啍,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