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跂新華字典,跂康熙字典,跂中華字典,跂國語詞典,跂漢語字典。
【跂】的注音
繁體跂 注音ㄑㄧˊ、ㄑㄧˇ、 筆畫11
簡體跂 拼音qí、 qǐ 部首足
跂字五行無 跂字結構左右 跂字五筆KHFC
統一編碼基本區 U+8DC2 倉頡編碼rmje 鄭碼編碼jiex
四角編碼64147 跂字電碼6404 跂字區位無
跂
【跂】的國語詞典
跂:ㄑㄧˊ qí
名
腳上多出的腳趾頭。
《說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
《莊子·駢拇》:「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
副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
《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通「蚑」。
跂:ㄑㄧˋ qì
動
踮腳、提起腳跟。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荀子·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通「企」。
【跂】的基本含義
1.多出的腳趾。
2.形容蟲子爬行。
抬起腳后跟站著:跂望。
【跂】的網絡含義
未檢索到跂字的網絡釋義。
【跂】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長跂 | [cháng qí] | 見“長踦”。 |
跂坐 | [qí zuò] | 垂足而坐,跟不及地。 |
踴跂 | [yǒng qí] | 聳起身;踮起腳。 |
跂立 | [qí lì] | 踮起腳跟而立。謂可以盼見。《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今雖盛強,其亡可跂立而待也。”胡三省 注:“跂,舉踵而立也。” |
翹跂 | [qiào qí] | 同“翹企”。宋 朱熹《與顏提舉札子》:“竊與一郡官吏軍民同切翹跂,以俟嘉命。”明 歸有光《上高閣老書》:“天子新即位,進用二三大臣,而明公為首,天下莫不翹跂以望明公。”清 周亮工《與高康生書》:“南國賢書,翹跂久矣。” |
跂跂 | [qí qí] | 1.蟲爬行貌。跂,通“蚑”。 |
瞻跂 | [zhān qí] | 見“瞻企”。 |
跂蟯 | [qí náo] | 泛指蟲類。跂,通“蚑”。 |
踶跂 | [dì qí] | 用盡心力,勉力行之的樣子。 |
跂趾 | [qí zhǐ] | 踮起腳跟。 |
跂腳 | [qí jiǎo] | 1.瘸腿。 |
跂蠢 | [qí chǔn] | 謂蟲類爬行蠕動。跂,通“蚑”。 |
跂蹻 | [qí jué] | 木制或草編的鞋子。 |
跂行 | [qí xíng] | 1.跂,通“蚑”。用足行走者。多指蟲豸。 |
跂趨 | [qí qū] | 不同的趨向。 |
利跂 | [lì qí] | 謂離世獨立,超出凡俗。利,通“離”。 |
跂踦 | [qí yǐ] | 跛行,行走不便。 |
跂步 | [qí bù] | 舉步。比喻短距離。 |
跂佇 | [qí zhù] | 猶跂望。 |
跂蠕 | [qí rú] | 指爬行蠕動的蟲類。跂,通“蚑”。宋 曾鞏《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萬國之歡,既交於沖漠;一人之慶,遂及於跂蠕。” |
【跂】的近義詞,【跂】的反義詞
跂的近義詞:查無跂的近義詞
跂的反義詞:查無跂的近義詞
【跂】的相關字
1、與【跂】同音的字
跂同音的字:耆(qi2),
2、與【跂】同部首的字
跂同部首的字:踡,躓,?,蹄,?,踾,躉,?,躂,蹎,踷,跫
3、與【跂】同筆畫的字
跂同筆畫的字:烾,淶,堏,桴,淢,習,?,?,梩,隆,秳,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