蔞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蔞新華字典,蔞康熙字典,蔞中華字典,蔞國語詞典,蔞漢語字典。
【蔞】的注音
繁體蔞 注音ㄌㄡˊ、 筆畫12
簡體蔞 拼音lóu 部首艸
蔞字五行木 蔞字結(jié)構(gòu)上下 蔞字五筆AOVF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848C 倉頡編碼tfdv 鄭碼編碼euzm
四角編碼44404 蔞字電碼5589 蔞字區(qū)位6168
【蔞】的國語詞典
〈名〉
蔞蒿 ,又稱“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水濱,高四五尺
蔞,蔞草也。——《說文》
言刈其蔞。——《詩·召南·漢廣》
蔞葉 。一種纏繞的胡椒。在東南亞,人們當(dāng)刺激性的咀嚼物用
【蔞】的基本含義
〔蔞蒿〕通稱水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羽狀分裂,下面密生灰白色細(xì)毛,可作艾的代 用品。
【蔞】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今名:蔞蒿多年生草本,植株具香氣,下半部木質(zhì)化 葉紙質(zhì),莖下部之葉寬卵形,長8-12厘米,寬6-10厘米,呈掌狀,3-5裂,全緣或全不分裂;表面綠色,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葉緣有細(xì)鋸齒、上部葉指狀3或2深刻,或不分裂;緣具梳鋸齒。頭狀花序排成伸長之圓錐花序。分布于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各省,多生于低海拔地區(qū)之河岸邊與沼澤地帶,可在水中生長,或見于森林中、山坡和道路旁。
【蔞】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蔞蒿 | [lóu hāo] |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背面密生灰白色細(xì)毛,花冠筒狀,淡黃色。葉子可以做艾的代用品。 |
貙蔞 | [chū lóu] | 猶貙劉。蔞,通“劉”。 |
?蔞 | [guālóu] | 同“栝樓”。 |
栝蔞 | [guā lóu] | 見“栝樓”。 |
瓜蔞 | [guā lóu] | 栝樓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栝樓》。 |
蔞藤 | [lóu téng] | 即扶留。緣藤而生。結(jié)實(shí)如桑椹,味辛。葉可制醬。 |
萭蔞 | [yǔ lóu] | 古代校正直角的一種工具,即今之曲尺。 |
藍(lán)蔞 | [lán lóu] | 同“藍(lán)縷”。形容衣服破舊。 |
蔞翣 | [lóu shà] | 古代棺飾。 |
菨蔞 | [jiē lóu] | 古代棺木的裝飾。 |
括蔞 | [kuò lóu] | 見“括樓”。 |
蔏蔞 | [shāng lóu] | 水生白蒿。 |
蔞葉 | [lóu yè] | 常綠藤本植物,葉子橢圓形,花綠色。果實(shí)有辣味,可用來制調(diào)味品。葉和果實(shí)可入藥。也叫蒟醬(jǔjiàng)。 |
蕪蔞亭 | [wú lóu tíng] | 古跡名。 |
蕪蔞粥 | [wú lóu zhōu] | 《后漢書·馮異傳》:“光武 自 薊 東南馳,晨夜草舍,至 饒陽 無蔞亭。時天寒烈,眾皆飢疲,異 上豆粥,明旦,光武 謂諸將曰:‘昨得 公孫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蕪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時的濟(jì)助。清 趙翼《連日無... |
石胡蔞 | [shí hú lóu] | 鵝不食草的一個別名。鵝不食草: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帶花全草。 |
蓽露藍(lán)蔞 | [bì lù lán lóu] | 見“蓽路藍(lán)縷”。 |
蓽路藍(lán)蔞 | [bì lù lán lóu] | 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 |
【蔞】的近義詞,【蔞】的反義詞
蔞的近義詞:查無蔞的近義詞
蔞的反義詞:查無蔞的近義詞
【蔞】的相關(guān)字
1、與【蔞】同音的字
蔞同音的字:?(lou2),婁(lou2),髏(lou2),?(lou2),謱(lou2),?(lou2),?(lou2),樓(lou2),髏(lou2),螻(lou2),軁(lou2),鞻(lou2)
2、與【蔞】同部首的字
蔞同部首的字:菒,蘢,蓛,芒,蒟,藉,苫,?,荵,?,薟,苊
3、與【蔞】同筆畫的字
蔞同筆畫的字:萺,饋,犅,祹,葜,慍,嵎,榔,?,嗢,焩,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