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楮新華字典,楮康熙字典,楮中華字典,楮國語詞典,楮漢語字典。
【楮】的注音
繁體楮 注音ㄔㄨˇ、 筆畫12
簡體楮 拼音chǔ 部首木
楮字五行木 楮字結構左右 楮字五筆SFTJ
統一編碼基本區 U+696E 倉頡編碼djka 鄭碼編碼fbm
四角編碼44960 楮字電碼2816 楮字區位7290
楮
【楮】的國語詞典
楮:ㄔㄨˇ chǔ
名
植物名。桑科楮屬,落葉灌木。葉為卵形或闊卵形,單性花,樹皮可為造紙的原料。
紙。
如:「縑楮」。
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二首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紙幣。宋金元三代多以楮皮紙制成紙幣,故借指紙幣。
《宋史·卷四二一·常楙傳》:「值水災,捐萬楮以振之。」
俗稱祭祀用的冥錢為「楮」。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不強如焚錢烈楮,滅罪消災。」
姓。如明代有楮山。
【楮】的基本含義
1.也叫榖。通稱構樹。落葉喬木。葉似桑葉而粗糙,果圓球形,熟時紅色。樹皮可造紙,葉可作豬飼料。
2.紙的代稱:楮墨。
【楮】的網絡含義
楮(chǔ):落葉喬木,葉似桑,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古時亦作紙的代稱【~幣。~錢(舊俗祭祀時焚燒)】。楮皮、楮葉和楮實等均可入藥,有多種功效。
【楮】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芝楮 | [zhī chǔ] | 南宋 發行的鈔引。又名楮幣。 |
楮穎 | [chǔ yǐng] | 紙與筆。亦指文字、書畫。 |
楮雞 | [chǔ jī] | 指楮樹上所生之菌。 |
楮帛 | [chǔ bó] | 舊俗祭祀時焚化的紙錢。 |
楮錠 | [chǔ dìng] | 楮錢,紙錠。 |
繒楮 | [zēng chǔ] | 帛和紙。 |
兔楮 | [tù chǔ] | 筆和紙。猶言筆墨。唐 高彥休《唐闕史·鄭少尹及第》:“同年有 郭八郎,陰隲驅駕,須及於斯,非兔楮可以盡述者。” |
尺楮 | [chǐ chǔ] | 1.信函。 |
斷楮 | [duàn chǔ] | 殘缺的紙。 |
剡楮 | [shàn chǔ] | 即 剡 紙。 |
縑楮 | [jiān chǔ] | 作書畫之絹和紙。亦為書畫之代稱。 |
楮火 | [chǔ huǒ] | 祭祀時焚燒紙錢的火光。 |
寸楮 | [cùn chǔ] | 1.名片。清 張爾岐《蒿庵閑話》卷一:“寸楮往來,始於 崇禎 年,以嚴禁請託,於投挾為便也。” |
綃楮 | [xiāo chǔ] | 指作書畫用的絹和紙。 |
楮陌 | [chǔ mò] | 舊俗祭祀時用的紙錢。陌,錢一百文。 |
楮衲 | [chǔ nà] | 粗布僧服。 |
楮令 | [chǔ lìng] | 有關發行紙幣的法令。 |
楮翰 | [chǔ hàn] | 紙和筆。代指文具。 |
楮弁 | [chǔ biàn] | 即楮冠。宋 陸游《行年》詩:“楮弁新裁就,翛然學道裝。”自注:“新作兩楮冠。”參見“楮冠”。 |
楮條 | [chǔ tiáo] | 楮樹的枝條。 |
【楮】的近義詞,【楮】的反義詞
楮的近義詞:查無楮的近義詞
楮的反義詞:查無楮的近義詞
【楮】的相關字
1、與【楮】同音的字
楮同音的字:礎(chu3),濋(chu3),齭(chu3),?(chu3),椘(chu3),儲(chu3),?(chu3),儲(chu3),齼(chu3),?(chu3),禇(chu3),処(chu3)
2、與【楮】同部首的字
楮同部首的字:棟,橸,櫟,椖,?,棕,?,枒,?,?,枰,櫡
3、與【楮】同筆畫的字
楮同筆畫的字:?,?,趈,喸,夡,聯,猵,牌,辝,蛠,揉,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