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毳新華字典,毳康熙字典,毳中華字典,毳國語詞典,毳漢語字典。
【毳】的注音
繁體毳 注音ㄘㄨㄟˋ、 筆畫12
簡體毳 拼音cuì 部首毛
毳字五行金 毳字結(jié)構(gòu)品字 毳字五筆TFNN
統(tǒng)一編碼基本區(qū) U+6BF3 倉頡編碼huhuu 鄭碼編碼mhmm
四角編碼20714 毳字電碼3035 毳字區(qū)位7505
【毳】的國語詞典
毳:ㄘㄨㄟˋ cuì
名
鳥獸的細毛。
《說文解字·毳部》:「毳,獸細毛也。」
唐·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飲〉詩:「見輕吹鳥毳,隨意數(shù)花須。」
唐·白居易〈青氈帳二十韻〉:「合聚千羊毳,施張百子弮。」
形
脆弱、不堅韌。
《荀子·議兵》:「是事小敵毳,則偷可用也。」
通「脆」。
食物酥松。
《漢書·卷七四·丙吉傳》:「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蕩,數(shù)奏甘毳食物。」
通「脆」。
【毳】的基本含義
鳥獸的細毛。
【毳】的網(wǎng)絡(luò)含義
毳指的是毛發(fā)。醫(yī)學(xué)上專門有“毳毛”一詞,指人體表面除頭發(fā)、陰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細毛,俗稱“寒毛”。既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替代人體傳遞冷熱寒暑的細膩感覺。
【毳】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毳冕 | [cuì miǎn] | 毳衣和冕。古代天子祭祀四望山川時所用禮服。 |
白毳 | [bái cuì] | 鳥獸的白色細毛。 |
金毳 | [jīn cuì] | 金色的細毛。 |
反毳 | [fǎn cuì] | 反穿毛皮衣。舊稱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為反毳者。 |
纖毳 | [xiān cuì] | 細毛。 |
毳幙 | [cuì mù] | 亦作“毳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幙,以御風(fēng)雨。”李善 注:“毳幙,氈帳也。”唐 王維《兵部起請露布文》:“氈裘之長,思嚮風(fēng)以無階;毳幙之人,惟涂地而可獲。”《資治通鑒·唐高宗麟... |
毳毼 | [cuì hé] | 一種毛織物。 |
毳服 | [cuì fú] | 1.毛皮制的衣服。 |
柔毳 | [róu cuì] | 1.柔軟的皮毛。南朝 宋 謝莊《謝賜貂裘表》:“匭發(fā)衽開,玄華有曜。靡毫柔毳,黯鑑自凝。” |
毳工 | [cuì gōng] | 北周 時負責(zé)制氈之官。 |
旃毳 | [zhān cuì] | 1.指鳥獸毛制成的衣服。 |
毳膻 | [cuì shān] | 牲畜的腥臊氣。借指入侵者。 |
毳袍 | [cuì páo] | 毛制的長衣。 |
軒毳 | [xuān cuì] | 指飛鳥。毳,細毛。 |
鵝毳 | [é cuì] | 鵝絨;鵝毛。 |
毳布 | [cuì bù] | 古代少數(shù)民族所織毛布。 |
毳錦 | [cuì jǐn] | 一種精美的毛織物。 |
毳幕 | [cuì mù] | 見“毳幙”。 |
毳囊 | [cuì náng] | 皮囊,皮袋子。 |
駝毳 | [tuó cuì] | 即駝絨。 |
【毳】的近義詞,【毳】的反義詞
毳的近義詞:查無毳的近義詞
毳的反義詞:查無毳的近義詞
【毳】的相關(guān)字
1、與【毳】同音的字
毳同音的字:悴(cui4),疩(cui4),?(cui4),伜(cui4),?(cui4),?(cui4),脃(cui4),瘁(cui4),?(cui4),?(cui4),膵(cui4),膬(cui4)
2、與【毳】同部首的字
毳同部首的字:毴,毻,?,毱,?,?,?,?,氉,氈,?,毮
3、與【毳】同筆畫的字
毳同筆畫的字:犈,?,斐,?,揂,?,貿(mào),?,?,痣,堳,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