阬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阬新華字典,阬康熙字典,阬中華字典,阬國語詞典,阬漢語字典。
【阬】的注音
繁體阬 注音ㄎㄥ、 筆畫6
簡體阬 拼音kēng 部首阝
阬字五行無 阬字結構左右 阬字五筆BYMN
統一編碼基本區 U+962C 倉頡編碼nlyhn 鄭碼編碼ysqd
四角編碼70217 阬字電碼7085 阬字區位無
阬
【阬】的國語詞典
阬:ㄎㄥ kēng
同「坑 」。
【阬】的基本含義
同“坑”。
【阬】的網絡含義
未檢索到阬字的網絡釋義。
【阬】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阬穽 | [kēng jǐng] | 見“阬阱”。 |
焚阬 | [fén kēng] | 阬,焚阬,即焚坑,指秦始皇焚書坑儒一事,喻殘毀文明。 |
山阬 | [shān gāng] | 山岡,山崖。 |
阬衡 | [kēng héng] | 重迭傾斜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崔錯癹骫,阬衡閜砢。”司馬貞 索隱:“阬衡閜砢,郭璞 云:‘揭孼傾欹皃。’”《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作“坑衡”。 |
阬埳 | [kēng xiàn] | 即阬阱。《后漢書·蔡邕傳》:“衰老白首,橫見引逮,隨臣摧沒,并入阬埳,誠寃誠痛。”參見“阬阱”。 |
阱阬 | [jǐng kēng] | 陷阱。比喻苦難的深淵。清 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類造上帝告宗祊,往救赤子離阱阬。” |
阬澤 | [kēng zé] | 溝壑與大澤。《后漢書·馬融傳》:“彌綸阬澤,皋牢陵山。”李賢 注引《蒼頡篇》:“阬,壑也。” |
阬阱 | [kēng jǐng] | 亦作“阬笄”。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后漢書·袁紹傳》:“矰繳充蹊,阬穽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蹈機埳。”晉 葛洪《抱樸子·仁明》:“赴阬穽而無猜,入罻羅而不覺。”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室羅伐悉底國》:“執法者奉王... |
焦阬 | [jiāo kēng] | 亦作“焦坑”。茶名。產于 粵 贛 邊 大庾嶺 下。味苦,久方回甘。宋 蘇軾《焦坑寺》詩:“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聊試雨前茶。”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四:“焦阬產 庾嶺 下,味苦硬,久方回甘。” |
銅阬 | [tóng kēng] | 見“銅坑”。 |
阬岸 | [kēng àn] | 猶坑塹,溝壑。《后漢書·朱穆傳》:“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隊阬岸。” |
填阬滿谷 | [tián kēng mǎn gǔ] | 塞滿坑谷。后常用以形容充滿;盛多。 |
【阬】的近義詞,【阬】的反義詞
阬的近義詞:查無阬的近義詞
阬的反義詞:查無阬的近義詞
【阬】的相關字
1、與【阬】同音的字
阬同音的字:鏗(keng1),硻(keng1),誙(keng1),牼(keng1),妔(keng1),鍞(keng1),挳(keng1),摼(keng1),殸(keng1),坈(keng1),?(keng1),鏗(keng1)
2、與【阬】同部首的字
阬同部首的字:陵,?,隟,阯,陥,?,?,邴,陸,鄳,?,?
3、與【阬】同筆畫的字
阬同筆畫的字:多,舛,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