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濕新華字典,濕康熙字典,濕中華字典,濕國語詞典,濕漢語字典。
【濕】的注音
繁體濕 注音ㄕ、 筆畫12
簡體濕 拼音shī 部首氵
濕字五行水 濕字結構左右 濕字五筆IJOG
統一編碼基本區 U+6E7F 倉頡編碼eatc 鄭碼編碼vkku
四角編碼36112 濕字電碼3440 濕字區位4210
濕
【濕】的國語詞典
〈動〉
沾濕,淋濕
散入珠簾濕羅幕,孤裘不暖錦衾薄。——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傳》
【濕】的基本含義
沾了水的或顯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對):濕度。潮濕。地皮很濕。衣服都給雨淋濕了。
【濕】的網絡含義
未檢索到濕字的網絡釋義。
【濕】的組詞及解釋
組詞 | 拼音 | 解釋 |
---|---|---|
濕潤 | [shī rùn] | 潮濕潤澤:~的土地。空氣清新~。他有點激動,眼睛也~了。 |
風濕 | [fēng shī] | 中醫指由風和濕兩種病邪引起的疾病。癥狀是頭痛,發熱,小便少,關節酸痛、不能屈伸等。 |
濕季 | [shī jì] | 熱帶地區潮濕多雨的季節。 |
濕地 | [shī dì] | 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淺層積水的地帶,包括沼澤、灘涂、濕草地等,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中水生動植物多,有利于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等,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作用。 |
濕疹 | [shī zhěn] | 皮膚病,常發生在面部、陰囊或四肢彎曲的部分。多由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引起。癥狀是皮膚發紅,發癢,形成丘疹或水皰。 |
濕溫 | [shī wēn] | 中醫學病名。外感熱病之一,古代統屬傷寒。后世認為本病由濕蘊于內,再感溫邪而成。病情纏綿,病程較長,變癥較多,有濕重于熱和熱重于濕的不同。 |
濕濁 | [shī zhuó] | 潮濕混濁。 |
濕暗 | [shī àn] | 形容現象,潮濕且陰暗。 |
積濕 | [jī shī] | 指寒濕積久之疾。 |
穢濕 | [huì shī] | 污濁而潮濕。 |
濕租 | [shī zū] | 一種租賃方式,在租賃設備、交通工具等時,同時配備操縱、維修人員(跟“干租”相對):~大型客機。 |
濕痹 | [shī bì] | 1.同“濕痺”。亦作“溼痹”。晉葛洪《抱樸子·喻蔽》:“若以所言不純,而棄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療溼痹而刖足。” |
稀濕 | [xī shī] | 很濕。如:他下班路上趕上了一場雷陣雨,身上淋得稀濕。 |
濕柴 | [shī chái] | 零鈔,小面值貨幣。 |
濺濕 | [jiàn shī] | 把液體濺在。 |
濕婆 | [shī pó] | 梵語音譯,意譯“自在”。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為毀滅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經中稱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 |
霉濕 | [méi shī] | 1.受潮發霉。 |
濕疫 | [shī yì] | 亦作“溼疫”。受暑熱與濕氣而引起的疾病。 |
痰濕 | [tán shī] | 一種病癥名,指人的體質的一種癥狀。 |
濕風 | [shī fēng] | 一種經常隨之降雨或雪的風。 |
【濕】的近義詞,【濕】的反義詞
濕的近義詞:潮,潤
濕的反義詞:潮,潤
【濕】的相關字
1、與【濕】同音的字
濕同音的字:蒒(shi1),鶳(shi1),鉇(shi1),鳲(shi1),蝨(shi1),?(shi1),瑡(shi1),?(shi1),鯴(shi1),釃(shi1),尸(shi1),?(shi1)
2、與【濕】同部首的字
濕同部首的字:淋,涹,洕,洹,瀥,泝,?,汔,涼,泈,?,溄
3、與【濕】同筆畫的字
濕同筆畫的字:殙,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