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抄新華字典,抄康熙字典,抄中華字典,抄國語詞典,抄漢語字典。
抄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chāo,抄是左右結構的字,抄的部首是:扌部,共有7畫。
【抄】的意思
一、【抄】的基本意思
1.謄寫:抄文件。抄稿子。
2.照著別人的作品、作業等寫下來當做自己的:抄襲。這文章是抄人家的。
3.搜查并沒收:查抄。家產被抄。
4.從側面或較近的小路過去:包抄。抄近道走。
5.兩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抄手。
6.抓取;拿:抄起一把鐵锨就走。
二、【抄】的詳細意思
〈動〉
(形聲。從手,少聲。本義:叉取)
同本義
掠取,搶掠 。
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奪(搶劫掠奪);抄掠(搜劫他人財物)
抄寫 。
如:抄集(抄錄編集);抄白(抄本;副本)
搜查并沒收
而抄捕南海館之報忽至。——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抄籍(抄沒并登記歸公);抄沒(查抄沒收)
從側面繞過去 。
如:抄擊(繞道擊敵);抄近(走近路)
兩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
如:抄手;抄著腰(叉著腰)
順手牽羊拿走 。
如:誰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迅速拿起 。
如:抄起一把鍬就走了
〈名〉
匙子;小勺
兩個初煨黃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三、【抄】現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詞 攻擊、掠取。 【組詞】:「包抄」。《后漢書.卷三一.郭汲傳》:「時匈奴數抄郡界,邊境苦之。」
動詞 以匙或手拿取東西。唐.杜甫〈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詩:「飯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西游記.第七四回》:「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
動詞 從側面或便捷的路過去。 【組詞】:「抄捷徑」、「抄近路走」。
動詞 謄寫。 【組詞】:「抄寫」。《水滸傳.第八五回》:「教把眾頭領的姓名,都抄將來,盡數封他官爵。」
動詞 襲用、沿用。 【組詞】:「這件事的情況特殊,處理方法應當不同,豈能照抄!」
動詞 扣押、沒收。《水滸傳.第二二回》:「那時做押司的,但犯罪責,輕則刺配遠惡軍州,重則抄扎家產結果了殘生性命。」《文明小史.第四回》:「難道大公祖不問皂白,就拿他凌遲碎剮,全門抄斬嗎?」
動詞 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迅速在沸水中白煮一下,隨即撈起。此法北方人稱為「抄」,廣東人稱為「烚」。
名詞 古代的容積單位。十撮為一抄。后泛指少量、少許。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與你一抄碎金子,與你做酒錢。」
名詞 姓。如明代有抄思。
四、【抄】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謄寫。 【組詞】:抄寫、照抄
攻擊、掠取。 【組詞】:包抄
從側面或便捷的路過去。 【組詞】:由于時間緊迫,因此我們決定抄近路走。
搜查、沒收。 【組詞】:抄家、抄斬
五、【抄】古漢語字典意思
chāo①叉取。李白《大獵賦》:“~獑猢,攬貊(豸國)。”②掠奪。《后漢書·郭伋傳》:“時匈奴數~郡界,邊境苦之。”③從側面或近路過去。④用匙取物。韓愈《贈劉師服》詩:“匙~爛飯穩送之,合口軟嚼如牛呞。”⑤謄寫,抄錄。《晉書·紀瞻傳》:“好讀書,或手自~寫。”⑥古代十撮為一抄。《孫子算經》:“十撮為一~,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抄暴】劫掠滋擾。《后漢書·南匈奴傳》:“而匈奴轉盛,~日增。”【抄撮】1.摘錄,摘抄。2.超拔。3.微細。《劉子·從化》:“鈞石雖平,不能無~之較。”【抄掇】摘錄。《新唐書·儒學傳下》:“魏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諸儒共非之。”【抄奪】搶劫。《南齊書·張敬兒傳》:“百姓既相~。”【抄掠】搶劫,掠取財物。《魏書·太祖記》:“~諸郡。”
【抄】的筆畫
1、抄字的筆順為:一丨一丨ノ丶ノ,筆順讀作:橫、豎鉤、提、豎、撇、點、撇,筆順編碼為:1212343。
2、抄字的總筆畫為:7畫。部首是:扌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4畫。
3、抄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抄】的拼音
【抄】的組詞
一、抄常用組詞
抄報、抄本、抄查、抄道、抄道,抄道兒、抄稿、抄化、抄家、抄家滅門、抄近路、抄錄、抄身、抄手,抄手兒、抄書、抄送、抄襲、抄寫、抄造、抄斬
二、抄怎么組詞(兩字)
三、抄的組詞(三字)
四、抄組詞(四字)
【抄】的謎語
未查詢到抄字的相關字謎。
【抄】的方言
國際音標 t??ɑu? 日語讀音 TORU KASUMETORU UTSUSU韓語羅馬 CHO現代韓語 ?越南語 sao
客家話 [海陸腔] cau1 [梅縣腔] cau1 [沙頭角腔] cau1 [客英字典] cau1 [臺灣四縣腔] cau1 [客語拼音字匯] cau1 cau4 [陸豐腔] cau1 [寶安腔] cau1 [東莞腔] cau1粵語 caau1潮州話 cau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