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nèi)容:漢新華字典,漢康熙字典,漢中華字典,漢國語詞典,漢漢語字典。
漢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hàn,漢是左右結(jié)構的字,漢的部首是:氵部,共有14畫。
漢
【漢】的意思
一、【漢】的基本意思
見“漢”。
二、【漢】的詳細意思
◎ 漢
- 水名。漢水,一名“漢江”,長江最長的支流。源出陜西省西南部寧強縣,流經(jīng)陜西省、湖北省,在武漢市入長江。《説文?水部》:“漢,漾也,東為滄浪水。”朱駿聲通訓定聲:“域中大水也。出今陜西漢中府寧羌州北嶓冢山為漾,至南鄭縣西為漢,今名東漢水,東流至湖北襄陽府均州名滄浪之水,又東南流至漢陽府漢陽縣漢口合江。”《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孟子?滕文公上》:“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 天河,銀河。《爾雅?釋天》:“箕、斗之間,漢津也。”《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毛傳:“漢,天河也。”南朝梁江淹《別賦》:“駕鶴上漢,驂鸞騰天。”
- 男子。本為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對漢族男子的稱呼,后用作男子的通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于五胡亂華時。”《北齊書?魏蘭根傳》:“顯袓謂(楊)愔云:‘何慮無人作官職,若用此漢何為?放其還家,永不收採。’”《舊唐書?狄仁傑傳》:“初,則天嘗問仁傑曰:‘朕要一好漢任使,有乎?’”《水滸傳》第十三回:“畢竟雷橫拿住那漢,投解甚處來?”
- 丈夫。《西遊記》第二十三回:“八戒道:‘娘,你上覆令愛,不要這等揀漢。’”《陜北民歌選?信天游一》:“百靈子雀兒百靈子蛋,誰不知道妹子沒好漢。”
- 怒。《方言》卷十二:“漢,怒也。”錢繹箋疏:“漢之言暵也、熯也。《説文》:‘熯,乾貌。’又云:‘暵,乾蟲。’引《説卦傳》:‘燥萬物者,莫嘆乎火。’今本作燠。怒氣如火之熯,故謂之暵。怒謂之漢,猶赫謂之炙也。”《廣雅?釋詁二》:“漢、赫,怒也。”
- 種族名。漢族,中華民族之一。《漢書?魏相傳》:“間者匈奴嘗有善意,所得漢民輒奉歸之,未有犯於邊境。”北周庾信《奉和法筵應詔》“佛影胡人記,經(jīng)文漢語翻。”
- 漢語的簡稱。如:《俄漢詞典》;漢譯英。
- 朝代名。公元前206年劉邦滅秦,前202年稱帝,國號漢,建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歷史上稱為西漢或前漢。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歷史上稱為東漢或后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東漢滅亡。漢代共歷二十四帝,統(tǒng)治406年。漢賈誼《論積貯疏》:“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漢司馬相如文章魁首,唐李衛(wèi)公開國元勳。”
- 我國古代國名。 ? 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公元263年被魏滅亡。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十六國之一。即前趙。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占領左國城(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qū)),稱漢王,建立漢國。308年稱帝,建都平陽(山西省臨汾市)。310年劉聰即位做漢國皇帝,316年滅西晉。319年,淵侄劉曜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 十六國之一。即“成漢”。公元301年,巴氐族領袖李特在蜀地領導西北流民起義。304年,其子李雄稱成都王,二年后稱帝,國號成,都成都。338年,雄侄李壽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347年為東晉桓溫所滅。? 五代時十國之一。又稱南漢。公元904年初,劉隱為唐清海軍節(jié)度使,據(jù)有今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917年,其弟龔稱帝,建都廣州(今屬廣東省),國號越,后又改為漢,史稱南漢。971年為北宋所滅。? 五代之一。又名后漢。公元946年,契丹滅后晉。947年,后晉河東節(jié)度使沙陀部人劉知遠乘中原人民抗擊契丹軍時在太原稱帝。契丹軍北撤后,建都汴(今河南省開封市),國號漢,史稱后漢。950年為后周所滅。? 五代時十國之一,又名北漢。951年后周滅后漢后,后漢河東節(jié)度使劉旻(后漢高祖劉知遠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979年為北宋所滅。? 元末陳友諒所立國。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死紅巾軍領袖徐壽輝,稱帝,建都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國號漢。后為朱元璋所滅。
- 地名。? 漢中的簡稱。秦置漢中郡,有今陜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之地,治所在南鄭。漢仍之。《史記?項羽本紀》:“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宋陳亮《酌古論?曹公》:“其為患者,荊州二劉,江東孫氏,張魯擅漢,劉璋據(jù)蜀,而關西諸將,紛紛不一,此其取之不可以無術也。” ? 唐州名。治所在雒縣,即今四川省廣漢市。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漢州,秦蜀郡地,漢為廣漢郡,後漢因之,兼置益州於此。罝改為新都郡。宋齊以後,皆為廣漢郡。隋開皇初,郡廢屬益州。大業(yè)中,屬蜀郡。唐初仍屬益州。垂拱二年,置漢州。天寶初,改德陽郡。乾元初,復為漢州。” ? 漢皋之省。漢皋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qū)西北,別名方山、萬山。唐駱賓王《螢火賦》:“狀火井之沈熒,似明珠之出漢。” ? 漢口或武漢市的省稱。如:京漢鐵路;駐漢辦事處。
- 姓。《通志?氏族略二》:“漢氏,《姓苑》云:東莞有此姓,云漢高帝之後……漢亡,子孫或以國為氏。”
其它字義
◎ 漢
- 〔汭漢〕同“涒灘”。歲陽名。《集韻?寒韻》:“漢,太歲在申曰汭漢。通作灘。”按:《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三、【漢】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未檢索到漢字的現(xiàn)代漢語字典釋義。
四、【漢】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未檢索到高級漢語字典內(nèi)容
五、【漢】古漢語字典意思
古漢語字典中暫無收錄
【漢】的筆畫
1、漢字的筆順為:丶丶一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筆順讀作:點、點、提、橫、豎、豎、橫、豎、橫折、橫、橫、橫、撇、捺,筆順編碼為:44112212511134。
2、漢字的總筆畫為:14畫。部首是:氵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11畫。
3、漢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漢】的拼音
漢字
漢拼音
hàn繁體
漢注音
ㄏㄢˋ簡體部首
氵部繁體部首
水部漢總筆畫
14畫部外筆畫
11畫漢字五行
無五筆打漢
IAKW【漢】的組詞
一、漢常用組詞
暫無組詞
二、漢怎么組詞(兩字)
暫無相關組詞
三、漢的組詞(三字)
暫無相關組詞
四、漢組詞(四字)
暫無相關組詞
【漢】的謎語
未查詢到漢字的相關字謎。
【漢】的方言
國際音標 x?n?? 唐代讀音 *xɑ?n日語讀音 KARA韓語羅馬 HAN現(xiàn)代韓語 ?越南語 hán
客家話 [沙頭角腔] hon5 [東莞腔] hon5 [陸豐腔] hon5 [梅縣腔] hon5 [海陸腔] hon5 [寶安腔] hon5 [臺灣四縣腔] hon5 [客語拼音字匯] hon4 [客英字典] hon5粵語 hon3
近代音 曉母 寒山韻 去聲 旱小空;中古音 曉母 翰韻 去聲 漢小韻 呼旰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曉母 寒部 ;王力系統(tǒng):曉母 元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