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吾新華字典,吾康熙字典,吾中華字典,吾國語詞典,吾漢語字典。
吾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wú、yù,吾是上下結構的字,吾的部首是:口部,共有7畫。
【吾】的意思
一、【吾】的基本意思
1.我,我的:吾身。吾國。吾輩。
2.姓。
古同“御”,抵御。
二、【吾】的詳細意思
1. 吾 [Wú]2. 吾 [wú]
吾 [Wú]〈名〉
姓
吾 [wú]〈代〉
(形聲。從口,五聲。本義:我)
同本義
吾,我自稱也。——《說文》
吾,我也。——《爾雅·釋詁》
愿吾子之教之也。——《儀禮·士冠禮》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老子》
莫吾知兮。——《楚詞·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不吾知也。
按,在上古時代,“吾”和“我”在語法上有別,吾不用于動詞后作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齊物論》
又如:吾儕(我等,我輩,我們);吾當(我);吾儂(我);吾誰與歸(我將從誰);吾愛(我所愛的人);吾兄(對朋友的稱呼;稱自己的兄長);吾祖(我的祖先);吾與(我的同伴、同伙);吾廬(我的住所);吾黨(我的同鄉;吾輩)
我們 。
如:吾匹(我類);吾曹(吾輩,吾儔,吾儕,吾等。我們);吾屬(我等);吾倫(我輩);吾們(吾人。我們)
〈動〉
通“御”。抵御
厚攻則吾,薄攻則薄吾。——《墨子》
三、【吾】現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代詞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代詞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名詞 姓。如漢代有吾扈。
其他字義
參見「吾吾」條。
四、【吾】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我。 【組詞】: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論語.為政》)
我們。 【組詞】:吾黨所宗
我的。 【組詞】:吾愛吾師
五、【吾】古漢語字典意思
wú①我;我們。《廉頗藺相如列傳》:“顧~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②我的;我們的。《殽之戰》:“秦不哀~喪而伐~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儕】同“吾曹”。我輩;我們這些人。【吾屬】我輩;我等。【吾子】指自己的兒子。對平輩人的一種親切的稱呼,可譯為“您”。
【吾】的筆畫
1、吾字的筆順為:一丨フ一丨フ一,筆順讀作:橫、豎、橫折、橫、豎、橫折、橫,筆順編碼為:1251251。
2、吾字的總筆畫為:7畫。部首是:口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4畫。
3、吾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吾】的拼音
【吾】的組詞
一、吾常用組詞
吾輩、吾儕、吾人、吾屬、吾子
二、吾怎么組詞(兩字)
三、吾的組詞(三字)
四、吾組詞(四字)
【吾】的謎語
1.前言不搭后語(打一字)
2.五口人說話(打一漢字)
3.休言語(打一漢字)
4.什么字六個口(打一漢字)
5.五張口(打一漢字)
6.添口非言能代我(打一漢字)
7.六個口(打一漢字)
【吾】的方言
國際音標 wu??; jy?? 唐代讀音 *ngo日語讀音 WARE韓語羅馬 O現代韓語 ?越南語 ngo
客家話 [梅縣腔] ng2 [臺灣四縣腔] ng2 nga2 [客英字典] ng2 [陸豐腔] ng3 [客語拼音字匯] ng2 nga1 [海陸腔] ng2 [nga2] [東莞腔] ng2 [寶安腔] ng2粵語 ng4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平聲陽 吾小空;中古音 疑母 模韻 平聲 吾小韻 五乎切 一等 合口;疑母 麻韻 平聲 牙小韻 五加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疑母 模部 ;王力系統:疑母 魚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