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橐新華字典,橐康熙字典,橐中華字典,橐國語詞典,橐漢語字典。
橐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tuó,橐是上中下結構的字,橐的部首是:木部,共有16畫。
【橐】的意思
一、【橐】的基本意思
1.一種口袋。
2.擬聲詞。硬物連續撞擊地面等的聲音:橐橐的皮鞋聲。
二、【橐】的詳細意思
〈名〉
(形聲。從槖省,石聲。)
同本義
槖,囊也。——《說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無底曰囊。
寧子職納槖饘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糇糧,于橐于囊。——《詩·大雅·公劉》
負書擔橐。——《戰國策·秦策》
田乞盛陽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卬家將軍以為(張) 安世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數十年。——《漢書·趙充國傳》。 顏師古注:“橐,所以盛書也,有底曰囊,無底曰橐。簪筆者,插筆于首。”
橐金數千。——清· 張廷玉《明史》
鼓風吹火器 [air-blower]
具爐橐,橐以牛皮。——《墨子·備穴》
〈象〉
象聲詞 。
如:橐橐的皮鞋聲
〈動〉
通“托”,依附
重爭士橐。(指依附諸侯或卿大夫。)——《韓非子·五蠹》
三、【橐】現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名詞 袋子。 【組詞】:「囊橐充盈」。《詩經.大雅.公劉》:「乃裹餱糧,于橐于囊。」《戰國策.秦策一》:「負書擔橐。」
名詞 古代冶煉時,用于鼓風的器具,即風箱。《淮南子.本經》:「鼓橐吹埵,以銷銅鐵。」漢.高誘.注:「橐,冶鑪排橐也。」三國魏.曹丕〈劍銘〉:「五色充鑪,巨橐自鼓。」
動詞 用袋子裝藏。漢.王充《論衡.書虛》:「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于鑊,乃以鴟夷橐投之于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許四山藏乳彝》:「掘之,得一銅器……乃橐以入城。」
狀詞 參見「橐橐」條。
四、【橐】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未檢索到高級漢語字典內容
五、【橐】古漢語字典意思
tuó①一種口袋。《戰國策·秦策一》:“負書擔~。”②風箱。《墨子·備穴》:“具爐~。”【橐駝】駱駝。
【橐】的筆畫
1、橐字的筆順為:一丨フ一丨丶フ一ノ丨フ一一丨ノ丶,筆順讀作:橫、豎、橫折、橫、豎、點、橫撇/橫鉤、橫、撇、豎、橫折、橫、橫、豎、撇、捺,筆順編碼為:1251245132511234。
2、橐字的總筆畫為:16畫。部首是:木部,部首筆畫:4劃,部首外筆畫:12畫。
3、橐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橐】的拼音
【橐】的組詞
一、橐常用組詞
暫無組詞
二、橐怎么組詞(兩字)
三、橐的組詞(三字)
四、橐組詞(四字)
【橐】的謎語
未查詢到橐字的相關字謎。
【橐】的方言
國際音標 t?uo?? 唐代讀音 tɑk日語讀音 HUKURO HUIGO韓語羅馬 THAK現代韓語 ?
客家話 [陸豐腔] tok7 [客語拼音字匯] tog5 tog6 [寶安腔] tok7 [客英字典] tok7 [海陸腔] tok7 [梅縣腔] tok7 [臺灣四縣腔] tok7粵語 tok3
近代音 透母 蕭豪韻 入聲作上聲 託小空;中古音 透母 鐸韻 入聲 託小韻 他各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透母 鐸部 ;來母 鐸部 ;王力系統:透母 鐸部 ;來母 鐸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