騃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騃新華字典,騃康熙字典,騃中華字典,騃國語詞典,騃漢語字典。
騃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sì,騃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騃的部首是:馬部,共有17畫。
【騃】的意思
一、【騃】的基本意思
〔
二、【騃】的詳細(xì)意思
〈形〉
(形聲。從馬,矣聲。( sì)本義:馬行勇壯的樣子)
假借為“佁”。愚,無知
騃,癡 也。——《廣雅》
騃,無知之貌。——《蒼頡篇》
內(nèi)實(shí)騃,不曉政事。——《漢書·息夫躬傳》。注:“愚也。”
仆雖騃,亦粗知自愛。——唐· 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
又如:騃子(愚笨的人);騃冶(嬌憨美艷)
呆癡,不明事理
嘉本典虞騃…其容止舉動,甚蚩騃,語輒自謂“侯身”,時(shí)人以為笑。——《三國志·明悼毛皇后傳》
違明誥于前修,垂蚩于后代。——《三國志·孫休傳注》
癡牛與騃女,不肯勤農(nóng)桑。——唐· 盧仝《月蝕》
三、【騃】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形容詞 癡呆、愚笨的樣子。 【組詞】:「癡騃」、「愚騃」。《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外有直項(xiàng)之名,內(nèi)實(shí)騃不曉政事。」
四、【騃】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癡呆愚笨的樣子。 【組詞】:癡騃、愚騃
五、【騃】古漢語字典意思
ái㈠癡呆;愚蠢。《漢書·息夫躬傳》:“外有直項(xiàng)之名,內(nèi)實(shí)~不曉政事。”sì㈡急走的樣子。杜甫《有事于南郊賦》:“雷公河伯,咸駓~以修聳。”
【騃】的筆畫
1、騃字的筆順為: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フ丶ノ一一ノ丶,筆順讀作:橫、豎、橫、橫、豎、橫折鉤、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撇折、點(diǎn)、撇、橫、橫、撇、捺,筆順編碼為:12112544445431134。
2、騃字的總筆畫為:17畫。部首是:馬部,部首筆畫:10劃,部首外筆畫:7畫。
3、騃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騃】的拼音
【騃】的組詞
一、騃常用組詞
暫無組詞
二、騃怎么組詞(兩字)
三、騃的組詞(三字)
四、騃組詞(四字)
【騃】的謎語
未查詢到騃字的相關(guān)字謎。
【騃】的方言
國際音標(biāo) s??? 日語讀音 OROKA韓語羅馬 AY現(xiàn)代韓語 ?
客家話 [梅縣腔] ai3粵語 ngoi4潮州話 ngai5
近代音 影母 皆來韻 平聲陽 騃小空;中古音 禪俟母 止韻 上聲 俟小韻 牀史切 三等 開口;疑母 駭韻 上聲 騃小韻 五駭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從母 咍部 ;王力系統(tǒng):崇母 之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