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黜新華字典,黜康熙字典,黜中華字典,黜國語詞典,黜漢語字典。
黜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chù,黜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黜的部首是:黑部,共有17畫。
【黜】的意思
一、【黜】的基本意思
降職;罷免;廢除:黜退。罷黜。
二、【黜】的詳細(xì)意思
〈動(dòng)〉
(形聲。從黑,出聲。本義:黑暗)
降職或罷免
黜,貶下也。——《說文》
黜,貶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書》。傳:“退其幽者。”
何以黜朱于朝。——《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咸黜不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fù)太守官而黜臧使者。——高適《書博雞者事》
理亂不知,黜涉不聞。——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又如:罷黜百家;黜落(罷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罷免與升遷);黜放(革職放逐)
廢除;取消
湯既黜 夏命。——《書·湯誥序》
愛季佗而黜 仆。——《左傳·文公十八年》
王黜翟后。——《國語·周語》
君將黜嗜欲。——《莊子·徐無鬼》
又如:黜華(擯除文飾,不事虛華)
三、【黜】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dòng)詞 貶降、革職。 【組詞】:「罷黜」。《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唐.柳宗元〈封建論〉:「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獎(jiǎng)。」
動(dòng)詞 擯除、排斥。《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以綏定王家。」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世之學(xué)孔氏者則黜老子,學(xué)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為謀。」
動(dòng)詞 廢免、廢除。《國語.晉語一》:「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天下并爭于戰(zhàn)國,儒術(shù)既黜焉,然齊魯之間學(xué)者猶弗廢。」
四、【黜】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貶降、革職。 【組詞】:罷黜、黜陟
擯除、排斥。 【組詞】:黜惡、屏黜
五、【黜】古漢語字典意思
chù①貶退,廢免。《書博雞者事》:“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fù)守官而~臧使者。”②消除,去掉,排斥。《諫太宗十思疏》:“懼讒邪,則思正身以~惡。”【又】不認(rèn)作兒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禮法,況素性方嚴(yán),必加~逐。”③減少。《左傳·襄公十年》:“初,子駟與尉止有爭,將御諸侯之師而~其車。”【黜辱】貶黜受辱。《后漢書·班昭傳》:“戰(zhàn)戰(zhàn)兢兢,常懼~,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遷。《漢書·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邑以封子弟,不行~,而藩國自斬。”
【黜】的筆畫
1、黜字的筆順為: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フ丨丨フ丨,筆順讀作:豎、橫折、點(diǎn)、撇、橫、豎、橫、提、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豎折/豎彎、豎、豎、豎折/豎彎、豎,筆順編碼為:25431211444452252。
2、黜字的總筆畫為:17畫。部首是:黑部,部首筆畫:12劃,部首外筆畫:5畫。
3、黜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黜】的拼音
【黜】的組詞
一、黜常用組詞
黜退、黜免、黜逐
二、黜怎么組詞(兩字)
三、黜的組詞(三字)
四、黜組詞(四字)
【黜】的謎語
未查詢到黜字的相關(guān)字謎。
【黜】的方言
國際音標(biāo) t??u?? 唐代讀音 tjuit日語讀音 SHIRIZOKERU韓語羅馬 CHWUL現(xiàn)代韓語 ?
客家話 [海陸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客語拼音字匯] cug6 zod5 [梅縣腔] zhot7 [臺灣四縣腔] tut7 [寶安腔] cut7 tut7粵語 ceot1 zeot1 zyut6
近代音 穿母 魚模韻 入聲作上聲 出小空;中古音 徹母 術(shù)韻 入聲 黜小韻 丑律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透母 沒部 ;王力系統(tǒng):透母 物部 ;
網(wǎng)友正在查“黜”的相關(guān)字典
版權(quán)聲明:本文摘錄自新華字典、康熙字典、漢語字典、網(wǎng)絡(luò)等多渠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