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沉新華字典,沉康熙字典,沉中華字典,沉國語詞典,沉漢語字典。
沉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chén,沉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沉的部首是:氵部,共有7畫。
【沉】的意思
一、【沉】的基本意思
1.(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對):石沉大海。星沉月落,旭日東升。
2.物體往下陷:地基下沉。
3.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沉下心來。沉得住氣。把臉一沉。
4.(程度)深:沉醉。沉痛。睡得很沉。
5.分量重:箱子里裝滿了書,很沉。
6.感覺沉重(不舒服):胳膊沉。頭沉。“沈”
二、【沉】的詳細(xì)意思
〈動〉
(形聲。從水,冘( yín)聲。甲骨文字形,中間是牛,周圍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義:沒入水中)
同本義
沈,沒也。——《廣雅》
以貍沈祭山林川澤。——《周禮·大宗伯》。注:“川澤曰沈。”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詩·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又如:石沉大海;沉溺(沉沒水中)
埋沒 。
如:沉淪(埋沒);沉壓(沉抑;埋沒)
投水 。
如:沉河(投河自盡);沉湘(指屈原沉入湘江支流汨羅江自盡)
古代祭川澤曰沉。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 。
如:沉祠(古代祭水神之禮儀);沉辜(古代宰牲以祭川)
沉迷,沉溺
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戰(zhàn)國策·齊策四》
細(xì)腰沉趙女。—— 楊敬之《客思吟》
我用沈酗于酒。——《書·微子》。傳:“沈,湎也。”
沈酒冒色。——《書·秦誓上》
沈而樂者。——揚雄《法言·寡見》
又如:沉飲(沉迷于飲酒);沉酣(沉酒而酣適);沉亂(沉迷昏亂)
隱伏;隱沒 。
如:沉伏(隱伏);沉志(謂潛隱志向);沉漢(隱沒);沉祟(隱伏的災(zāi)禍);沉晦(隱而不露);沉惡(隱伏的罪惡)
降落、墜落 。
如:沉隕(墜落);沉墜(墜落);沉埃(落下的塵埃)
沉淪;淪落 。 如:沉人(沉淪在下的賢人);沉頓(沉淪頓躓)
忍住,壓制 。
如:沉住氣;沉下心來
〈名〉
山嶺上凹處的積水
除山川沈斥。——《漢書·刑法志》
古水名 。
陜西省滪水的別名。
今四川省射洪縣東南的楊桃溪,為涪江的支流
指沉香 。
如:沉速(檀香。因檀木質(zhì)重速沉,故稱);沉速香餅兒(用檀香作主要原料的一種盤香)
〈形〉
深 。
如:沉泉(深泉);沉淵(指深淵。比喻險境;猶言沒入深淵之中)
深沉 [concealing one’s real feelings]。
如:沉厚 (深沉而敦厚);沉潛(深沉而不輕浮);沉猜(深沉多疑)
份量重,重
無苗時采,則實而沉。——宋· 沈括《夢溪筆談·采草藥》
又如:一頭沉;沉枷(重枷,囚押重犯的大枷)。又指沉重,心思重重的。
如:沉困 (沉重,困乏);沉紆(沉重遲緩);沉遲(沉重遲緩);沉悴(憂傷;衰頹;疲萎)
病情嚴(yán)重的 。
如:沉殆(謂病勢沉重,生命危殆);沉病(重病;久病);沉疾(重病)
沉著 。
如:沉毅有守(沉著剛毅有主見)
穩(wěn)重 。
如:沉默默(莊重、靜默的樣子);沉穩(wěn)(穩(wěn)重;安穩(wěn))
低沉
暮靄沉沉楚天闊。——宋· 柳永《雨霖鈴》
如:沉冥(低沉冥寂);沉細(xì)(低沉細(xì)微);沉聲(聲調(diào)低沉)
沉靜 。
如:沉靖(沉靜);沉詳(沉靜安詳)
沉悶 。
如:沉心(心里不愉快);沉屯(沉悶);沉菀(沉郁,郁結(jié)不舒)
長久 [long-term;lasting]。
如:沉委(謂久病委頓);沉雨(久雨);沉臥(久臥)
〈副〉
程度深 。
如:沉研(深入研究);沉究(深入研究)
極,十分 。
如:沉悲(極度悲傷);沉窘(非常窮困)
三、【沉】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詞 沒入水中。 【組詞】:「沉沒」、「石沉大海」。《詩經(jīng).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
動詞 往下降落。 【組詞】:「地基下沉」。宋.辛棄疾〈生查子.悠悠萬世功〉詞:「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
動詞 埋沒、淪落。《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唐.李商隱〈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中迷鬼道樂,沉為下土民。」
動詞 使降下。 【組詞】:「沉不住氣」、「沉下臉來」。
動詞 迷戀、迷于所好。《書經(jīng).微子》:「我用沉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戰(zhàn)國策.趙策二》:「常民溺于習(xí)俗,學(xué)者沉于所聞。」
動詞 潛藏、隱伏不外露。《國語.周語下》:「氣不沉滯,而亦不散越。」三國吳.韋昭.注:「沉,伏也。」《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沉跡中鄉(xiāng),飛名帝錄。」
形容詞 重。 【組詞】:「這個擔(dān)子好沉。」《紅樓夢.第四○回》:「那劉老老入了坐,拿起箸來,沉甸甸的不伏手。」
形容詞 深的。三國魏.曹植〈吁嗟篇〉:「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淵。」南朝宋.鮑照〈觀漏賦〉:「注沉穴而海漏,射懸涂而電飛。」
形容詞 長久的。唐.杜甫〈病后過王倚飲贈歌〉:「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沉年苦無健。」
副詞 深、深切。 【組詞】:「沉醉」、「沉睡」。《文選.曹操.短歌行》:「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四、【沉】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沒入水中。與「浮」相對。 【組詞】:沉沒、石沉大海 ◎
往下降落。 【組詞】:星沉月落、太陽西沉
抑制。 【組詞】:沉不住氣
分量重、壓力大的。 【組詞】:沉重、沉甸甸
程度深的。 【組詞】:沉睡、沉醉
五、【沉】古漢語字典意思
chén①沉入水中;沉沒。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岳陽樓記》:“浮光躍金,靜影~璧。”②泛指下落;沉陷。《過零丁洋》:“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雨打萍。”③沉溺;陷入。《馮諼客孟嘗君》:“~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④重;沉重。《采草藥》:“無苗時采,則實而~。”⑤深;深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幕,~醉不知歸路。”【注】“沉”原來寫作“沈”,音shěn;“沉沒”、“深沉”各義寫作“沉”,音chén。【沉沉】1.深沉、凝重的樣子。2.昏憒不清的樣子。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楚天闊。”【沉浮】1.在水面上出沒。2.亦作“浮沉”。比喻人事的升降、盛衰、消長。【沉淪】1.沉沒;沉溺。范曄《后漢書·寇榮傳》:“蹈陸土而有~之憂,遠(yuǎn)巖墻而有鎮(zhèn)壓之患。”2.埋沒;淪落。杜甫《贈鮮于京兆二十韻》:“奮飛超等級,容易失~。”3.死的委婉說法。陳壽《三國志·魏書·高堂隆傳》:“若遂~,魂而有知,結(jié)草以報。”【沉迷】陷溺;迷惑。丘遲《與陳伯之書》:“~猖獗,以至于此。”【沉湎】沉溺于酒。【沉抑】1.郁結(jié)而不順暢。屈原《九章·異誦》:“情~而不達(dá)兮,又蔽而莫之曰。”2.隱退。《管子·宙合》:“知道之不可行,則~以辟罰,靜默以侔免。”3.壓制。【沉毅】沉著而剛毅。【沉吟】1.沉思。曹操《短歌行》:“但為君故,~至今。”2.猶豫不決。《后漢書·隗囂傳》:“邯得書,~十馀日,乃謝士眾,歸命洛陽。”3.低聲吟詠。謝莊《月賦》:“~齊章,殷勤陳篇。”【沉郁】1.積滯而不通暢。韋應(yīng)物《善福閣對雨寄李儋幼遐》:“感此窮秋氣,~命友生。”2.含蘊深刻。任昉《王文憲集序》:“若乃金版玉匱之書,海上名山之旨,~淡雅之思,離堅合異之談,莫不揔制清衷,遞為心極。”【沉鷙】深沉勇猛。杜牧《罪言》:“故其人~多材力,重許可,能辛苦。”【沉滯】1.積滯而不通暢。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欲》:“筋骨~,血脈壅塞。”2.仕宦久不得升遷。《北史·王慧龍傳》:“去州歸京,多年~。”3.停滯;拖延。《后漢書·尹敏傳》:“帝深非之,雖竟不罪,而亦以此~。”4.隱退。宋玉《九辯》:“愿~而不見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沉】的筆畫
1、沉字的筆順為:丶丶一丶フノフ,筆順讀作:點、點、提、點、橫撇/橫鉤、撇、橫折彎鉤/橫斜鉤,筆順編碼為:4414535。
2、沉字的總筆畫為:7畫。部首是:氵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4畫。
3、沉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沉】的拼音
【沉】的組詞
一、沉常用組詞
沉不住氣、沉沉、沉甸甸、沉淀、沉淀、沉浮、沉痼、沉積、沉寂、沉浸、沉靜、沉疴、沉雷、沉淪、沉悶、沉迷、沉湎,沉湎于、沉沒、沉默、沉默寡言、沉溺,沉溺于、沉凝、沉睡、沉思、沉潭、沉痛、沉痛、沉穩(wěn)、沉陷、沉香、沉箱、沉吟、沉勇、沉魚落雁、沉郁、沉郁頓挫、沉冤、沉冤莫白、沉渣、沉滯、沉重、沉住氣、沉著、沉滓、沉醉
二、沉怎么組詞(兩字)
三、沉的組詞(三字)
四、沉組詞(四字)
【沉】的謎語
未查詢到沉字的相關(guān)字謎。
【沉】的方言
國際音標(biāo) t???n?? 唐代讀音 *djhim日語讀音 SHIZUUMU SHIZUUMERU韓語羅馬 CHIM SIM現(xiàn)代韓語 ?越南語 tròm
客家話 [陸豐腔] chim3 [梅縣腔] chim2 [沙頭角腔] cin2 cim2 [東莞腔] cim2 [寶安腔] cim2 [客英字典] chim2 [臺灣四縣腔] tsiim2 dem5 [海陸腔] chim2 dem5粵語 cam4
近代音 穿母 侵尋韻 平聲陽 沉小空;中古音 澄母 侵韻 平聲 沈小韻 直深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定母 覃部 ;王力系統(tǒng):定母 侵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