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詠新華字典,詠康熙字典,詠中華字典,詠國語詞典,詠漢語字典。
詠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yǒng,詠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詠的部首是:口部,共有8畫。
【詠】的意思
一、【詠】的基本意思
1.唱;抑揚頓挫地念:歌詠。吟詠。
2.(以某種事物為題)做詩:詠梅。詠雪。
二、【詠】的詳細意思
〈動〉
(形聲。從口,永聲。又作“詠”。本義:曼聲長吟;歌唱)
同本義
詠,歌也。或從口。——《說文》。段注:“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為之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搏拊琴瑟以詠。——《虞書》。鄭注:“謂歌詩也。”
五曰夷則,所詠歌九則,平民無二也。——《國語·周語下》
人喜則斯陶,陶斯詠。——《禮記·檀弓》
詠而歸。——《論語·先進》
詠殷周之《詩》。——班固《東都賦》
又如:詠士(詩人);詠雪(詠絮。泛指有詩才的女子);詠哦(歌詠吟哦);詠吟(曼聲誦讀);詠言(吟詩)
用詩詞等形式來寫景抒情
若是而不從,動而不悛,則文詠物以行之,求賢良以翼之。——《國語·楚語上》
歌以詠志。——《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又如:詠桑寓柳(喻表面上贊美此事物,實際是為寄托對他事物的情感);詠志(以詩歌抒發(fā)心志);詠風嘲月(詩人寫詩,常以風月為題材,故常泛稱寫詩為詠風嘲月)
歌頌
含淳詠德之聲盈耳。——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
又如:詠頌(歌頌);詠仁(歌頌仁德);詠德(歌頌高尚的品德)
〈名〉
指詩歌等韻文作品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唐·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三、【詠】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詞 歌唱,以充滿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吟唱。 【組詞】:「吟詠」。《論語.先進》:「風乎舞雩,詠而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聞江渚閑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
動詞 抒寫、表達。《晉書.卷九二.文苑傳.袁宏傳》:「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
動詞 歌頌、贊揚。《文選.班固.東都賦》:「下舞上歌,蹈德詠仁。」唐.張籍〈和裴司空酬蒲城楊少尹〉詩:「圣朝偏重大司空,人詠元和第一功。」
四、【詠】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歌唱,吟唱。 【組詞】:吟詠、歌詠
用詩詞等抒寫、表達。 【組詞】:詠史、詠物
五、【詠】古漢語字典意思
yǒng①長聲吟誦、歌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浴乎沂,風乎舞雩,~而歸。”②用詩歌抒情、寫景、敘事。《觀滄海》:“幸甚至哉,歌以~志。”
【詠】的筆畫
1、詠字的筆順為:丨フ一丶フフノ丶,筆順讀作:豎、橫折、橫、點、橫折鉤、橫撇/橫鉤、撇、捺,筆順編碼為:25145534。
2、詠字的總筆畫為:8畫。部首是:口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5畫。
3、詠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詠】的拼音
【詠】的組詞
一、詠常用組詞
詠唱、詠懷、詠嘆、詠嘆調(diào)、詠贊
二、詠怎么組詞(兩字)
三、詠的組詞(三字)
四、詠組詞(四字)
【詠】的謎語
未查詢到詠字的相關(guān)字謎。
【詠】的方言
國際音標 ju???? 唐代讀音 hiu??ng日語讀音 UTAU韓語羅馬 YENG現(xiàn)代韓語 ?越南語 v?ng
客家話 [海陸腔] run3 [陸豐腔] jun6 [客英字典] jun3 [臺灣四縣腔] jun3 [梅縣腔] jun3 [寶安腔] jun3粵語 wing6潮州話 iong3(iòng) [揭陽、潮陽]uêng3
近代音中古音 喻云母 映韻 去聲 詠小韻 爲命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匣母 唐部 ;王力系統(tǒng):匣母 陽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