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藎新華字典,藎康熙字典,藎中華字典,藎國語詞典,藎漢語字典。
藎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jìn,藎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藎的部首是:艸部,共有9畫。
【藎】的意思
一、【藎】的基本意思
1.〔藎草〕一年生細弱草本植物。生于山野地區(qū),除供放牧外,它的汁液可作黃色染料,纖維可作造紙原料。
2.忠:藎臣。
二、【藎】的詳細意思
〈名〉
藎草 。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 Arthraxon hispidus ),莖很細,花灰綠色或帶紫色,莖和葉可做黃色染料,纖維可做造紙原料。
如:藎篋(用藎草編織而成的箱篋)
燒剩的柴木。也泛指剩余的事物。通“燼” 。
如:藎滯(樂聲的余音逐漸微弱)
〈形〉
通“進”。進用。后引申為忠誠
王之藎臣,無念爾祖。——《詩·大雅·文王》
又如:藎臣(忠臣);藎言(忠言);藎謀(竭忠盡善的謀略);藎猷(藎謀)
三、【藎】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名詞 植物名。禾本科藎草屬,一年生草本。莖纖細,末端分歧成數(shù)枝,蔓延于地面,莖頂豎立。葉長卵形或針形。開紫色或白色花。莖汁可作黃色染料。
形容詞 忠愛、忠誠。 【組詞】:「忠藎」。《詩經(jīng).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四、【藎】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未檢索到高級漢語字典內(nèi)容
五、【藎】古漢語字典意思
jìn①一種野草,可用來編織器物。元稹《三遣悲懷》:“顧我無衣搜~篋。”②通“燼”,沒有燒盡的柴草。《長笛賦》:“~滯抗絕,中息更裝。”③通“進”,進用。《詩經(jīng)·大雅·文王》:“王之~臣,無念爾祖。”
【藎】的筆畫
1、藎字的筆順為:一丨丨フ一ノ丶丶丶,筆順讀作:橫、豎、豎、橫折、橫、撇、捺、點、點,筆順編碼為:122513444。
2、藎字的總筆畫為:9畫。部首是:艸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6畫。
3、藎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藎】的拼音
【藎】的組詞
一、藎常用組詞
暫無組詞
二、藎怎么組詞(兩字)
三、藎的組詞(三字)
四、藎組詞(四字)
【藎】的謎語
未查詢到藎字的相關(guān)字謎。
【藎】的方言
國際音標 t?in??
粵語 zeon2潮州話 之因6 ,zing6(ch?ng) [揭陽]zêng6(ch?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