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畔新華字典,畔康熙字典,畔中華字典,畔國語詞典,畔漢語字典。
畔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pàn,畔是左右結構的字,畔的部首是:田部,共有10畫。
【畔】的意思
一、【畔】的基本意思
1.田地的界限;(江湖、道路等)旁邊:田畔。河畔。
2.古又通“叛”。
二、【畔】的詳細意思
〈名〉
(形聲。從田,半聲。本義:田界)
同本義
畔,田界也。——《說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處也。”按,一戶百畝,百畝有界。
如農之有畔。——《左傳》
修其疆畔。——《國語·周語》
界限;疆界
吟澤畔之江濱。——《楚辭·逢紛》
江河之畔無隱夫。——《楚辭·愍命》
又如:畔岸(邊際;范圍限制);畔涯(邊際);畔釁(邊界爭端);畔際(界限;邊際);畔界(疆界)
[江、河、湖、渠、道等的] 旁邊;附近
被發行吟澤畔。——《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湖畔;河畔;路畔
邊,旁邊
牧羊于道畔。——唐· 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枕畔;橋畔
通“泮”。泮宮,古代學校
飲酒畔宮。——漢《史晨詞孔廟奏銘》
興文偃武,脩序畔校。——漢《成皋令任伯嗣碑》
〈動〉
通“叛”。背叛;叛變
畔主背親。——《漢書·李廣蘇建傳》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又如:畔亡(叛亡);畔心(謀叛的念頭);畔臣(背叛君國的臣子);畔弒(叛國弒君);畔亂(武裝叛變);畔慮(背叛的謀劃);畔離(背叛)
通“叛”。違背;背離
沈亂于酒,畔官離次。——《書·胤征》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其為人也,上忘而下畔。——《莊子·徐無鬼》
又如:畔約(背約);畔道(背離原則,正道);畔廢(不遵守貢物之制);畔援(違離,改易)
離,離開
拘于習俗,而無敢畔其范圍而已。——嚴復《原強》
躲避
連忙溜開畔入蘆課蕩里數只數。——《中國歌謠資料》
三、【畔】現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名詞 田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名詞 邊側、旁側。 【組詞】:「湖畔」、「枕畔」、「橋畔」。《文選.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動詞 違背、背叛。同「叛」。《論語.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及聞漢王并關中,而齊、梁畔之,羽大怒。」
四、【畔】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田界。 【組詞】:田畔
邊側、旁側。 【組詞】:湖畔、枕畔、橋畔
五、【畔】古漢語字典意思
pàn①田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②邊;旁邊;旁側。《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千帆過。”《柳毅傳》:“見有婦人,牧羊于道~。”③通“叛”。背叛;反叛;叛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之。”
【畔】的筆畫
1、畔字的筆順為: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一丨,筆順讀作:豎、橫折、橫、豎、橫、點、撇、橫、橫、豎,筆順編碼為:2512143112。
2、畔字的總筆畫為:10畫。部首是:田部,部首筆畫:5劃,部首外筆畫:5畫。
3、畔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畔】的拼音
【畔】的組詞
一、畔常用組詞
暫無組詞
二、畔怎么組詞(兩字)
三、畔的組詞(三字)
四、畔組詞(四字)
【畔】的謎語
1.三橫又三豎,半字旁邊住(打一字)
2.日日相系終為半(打一字)
【畔】的方言
國際音標 p??n?? 唐代讀音 *bhɑ?n日語讀音 AZE KURO SOMUKU韓語羅馬 PAN現代韓語 ?
客家話 [海陸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臺灣四縣腔] ban3 [梅縣腔] ban3 [客語拼音字匯] pan4 [寶安腔] pan3粵語 bun6
近代音 幫母 桓歡韻 去聲 半小空;中古音 並母 換韻 去聲 叛小韻 薄半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並母 寒部 ;王力系統:並母 元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