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內容:徐新華字典,徐康熙字典,徐中華字典,徐國語詞典,徐漢語字典。
徐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xú,徐是左右結構的字,徐的部首是:彳部,共有10畫。
【徐】的意思
一、【徐】的基本意思
1.緩慢:徐步。清風徐來。不徐不疾。
2.姓。
二、【徐】的詳細意思
1. 徐 [Xú]2. 徐 [xú]
徐 [Xú]〈名〉
古州名。古徐州的簡稱 ,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約在今江蘇、山東、安徽的部分地區。漢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轄地常有變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帶。多以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蘇邳縣)為治所
古國名
仁義而徐亡。——《韓非子·五蠹》
循徐魯之力。
徐族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區。周初建立徐國,后為吳國所滅。
如:徐方(指古徐國);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國)
姓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個收藏匕首的人)
——《戰國策·燕策》
徐 [xú]〈動〉
(形聲。從彳( chì),余聲。雙人旁與行走有關。本義:慢步走)
同本義
徐,安行也。——《說文》
乃徐有說。——《易·困》。虞注:“坤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戰國策·宋策》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孫子·軍爭》
攝提運衡,徐至于射宮。——《文選·張衡·東京賦》
散開
執徐之歲,歲早旱,晚水。——《淮南子》
〈形〉
緩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莊子·天道》
入而徐趨。——《戰國策·趙策》
此事當徐議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余韻徐歇。
徐以杓酌油瀝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前赤壁賦》
又如:徐議(從容商議);清風徐來;徐回(緩慢地回旋運轉);徐行(緩慢前行);徐步(緩慢步行);徐呼(發聲舒緩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安閑的樣子
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國語》
又如:徐言(緩言;低聲細語);徐婉(舒緩委婉);徐詳(舒緩安詳)
全,都。通“俱”
魯人徐傷 歸父之無后也。——《公羊傳·成公十五年》
三、【徐】現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副詞 緩慢。宋.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宋.宗澤〈早發〉詩:「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名詞 大陸地區徐州的省稱。
名詞 國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為吳國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泗縣北。
名詞 姓。如明代有徐光啟。
四、【徐】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緩慢。 【組詞】:徐徐、徐行、不疾不徐
姓。
五、【徐】古漢語字典意思
xú①緩慢。《石鐘山記》:“枹止響騰,余韻~歇。”《周亞夫軍細柳》:“于是天子乃按轡~行。”《促織》:“遂于蒿萊中側聽~行。”【徐徐】⒈慢慢地。⒉安適的樣子。《孔雀東南飛》:“自可斷來信,~更謂之。”
【徐】的筆畫
1、徐字的筆順為:ノノ丨ノ丶一一丨ノ丶,筆順讀作:撇、撇、豎、撇、捺、橫、橫、豎鉤、撇、點,筆順編碼為:3323411234。
2、徐字的總筆畫為:10畫。部首是:彳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7畫。
3、徐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徐】的拼音
【徐】的組詞
一、徐常用組詞
徐步、徐步、徐緩、徐來、徐娘、徐圖、徐徐、徐偃王、徐州
二、徐怎么組詞(兩字)
三、徐的組詞(三字)
四、徐組詞(四字)
【徐】的謎語
1.我站在兩人旁(打一字)
2.三人兩小(打一字)
【徐】的方言
國際音標 ?y?? 唐代讀音 *ziu日語讀音 OMOMURO韓語羅馬 SE現代韓語 ?越南語 ch?
客家話 [客語拼音字匯] qi2 [客英字典] ci2 [臺灣四縣腔] ci2 [梅縣腔] ci2 [陸豐腔] ci3 [沙頭角腔] ci2 [東莞腔] ci2 [海陸腔] ci2 [寶安腔] ci2粵語 ceoi4潮州話 cu5(tsh?) 〈姓〉ce5(tsh?r)
近代音 心母 魚模韻 平聲陽 徐小空;中古音 邪母 魚韻 平聲 徐小韻 似魚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心母 模部 ;王力系統:邪母 魚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