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剡新華字典,剡康熙字典,剡中華字典,剡國語詞典,剡漢語字典。
剡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yǎn、shàn,剡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剡的部首是:刂部,共有10畫。
【剡】的意思
一、【剡】的基本意思
1.削尖:剡木為楫。
2.銳利。
剡溪,水名,曹娥江上游的一段,在浙江。
二、【剡】的詳細(xì)意思
1. 剡 [Shàn]2. 剡 [yǎn]
剡 [Shàn]〈名〉
古縣名 。西漢置,在今浙江嵊縣西南。
如:剡中(剡縣一帶);剡客(指東晉戴逵。后泛指隱士);剡楮,剡紙(因用剡地所產(chǎn)藤、竹制造,故名)
水名,即 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
另見 yǎn
剡 [yǎn]〈動〉
(形聲。從刀,炎聲。本義:削)
削;削尖
剡,銳利也?!墩f文》
古者剡耜而耕?!痘茨献印し赫摗?/p>
曾枝剡棘?!冻o·橘頌》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易·系辭下》
又如:剡章(削牘寫成奏章。泛指寫奏章);剡麻(綴緝麻縷)
舉,舉起
視可,司間,案欲剡其脛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舉薦 。
如:剡薦(上書舉薦)
〈形〉
銳利
曾枝剡棘,圓果搏兮。——《楚辭》
又如:剡利(銳利);剡耜(鋒利的耒耜);剡剡(銳利貌);剡鋒(銳利的鋒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
另見 shàn
三、【剡】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詞 削尖?!兑捉?jīng).系辭下》:「弦木為弧,剡木為矢?!?/p>
動詞 舉、抬?!盾髯樱畯妵罚骸赴灿咂涿劧缘盖刂埂!埂稘h書.卷四八.賈誼傳》:「發(fā)忿快志,剡手以沖仇人之匈。」
形容詞 尖銳、銳利。 【組詞】:「剡鋒」、「剡利」、「剡耜」。
其他字義
參見「剡溪」條。
四、【剡】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未檢索到高級漢語字典內(nèi)容
五、【剡】古漢語字典意思
古漢語字典中暫無收錄
【剡】的筆畫
1、剡字的筆順為:丶ノノ丶丶ノノ丶丨丨,筆順讀作:點、撇、撇、點、點、撇、撇、點、豎、豎鉤,筆順編碼為:4334433422。
2、剡字的總筆畫為:10畫。部首是:刂部,部首筆畫:2劃,部首外筆畫:8畫。
3、剡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剡】的拼音
【剡】的組詞
一、剡常用組詞
暫無組詞
二、剡怎么組詞(兩字)
三、剡的組詞(三字)
四、剡組詞(四字)
【剡】的謎語
1.兩把大火旁邊烤,大刀不顧留一邊(打一字)
【剡】的方言
國際音標(biāo) j?n???; ??n?? 唐代讀音 zhi??m日語讀音 SURUDOI SORUDOKUSURU KEZURU韓語羅馬 SEM現(xiàn)代韓語 ?
客家話 [海陸腔] ram3 [客英字典] jam3 [寶安腔] jam3 [梅縣腔] jam3 [臺灣四縣腔] jam3 [客語拼音字匯] yam2粵語 jim5 sim6潮州話 奄2(掩)
近代音 影母 廉纖韻 上聲 掩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琰韻 上聲 琰小韻 以冉切 三等 開口;禪母 琰韻 上聲 剡小韻 時染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影母 添部 ;王力系統(tǒng):餘母 談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