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biāo)準(zhǔn)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涂新華字典,涂康熙字典,涂中華字典,涂國語詞典,涂漢語字典。
涂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tú,涂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涂的部首是:氵部,共有10畫。
【涂】的意思
一、【涂】的基本意思
1.使油漆、顏色、脂粉、藥物等附著在物體上:涂抹。涂飾。涂脂抹粉。涂上一層油。
2.亂寫或亂畫;隨意地寫字或畫畫:涂鴉。信手涂上幾筆。
3.抹去:涂改。把寫錯的字涂掉。
4.泥:涂炭。
5.海涂的簡稱:涂田。灘涂。
6.同“途”。
7.姓。
二、【涂】的詳細(xì)意思
〈名〉
(形聲。從水,余聲。本義:涂水)
同本義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欄江。發(fā)源于尋甸,北流至威寧折向西北,至魯?shù)榭h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澠。——《說文》
洞渦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縣境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鄉(xiāng)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勸學(xué)》
故辟門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軌(本指車行之道。引申謂路子,途徑);涂數(shù)(途程);涂跡(軌跡,途徑);涂轍(車輪的痕跡);涂道(路途)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為涂。——《爾雅》
“塗”的簡化字
〈名〉
泥,泥巴
塗,泥也。——《廣雅》
見豕負(fù)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書·禹貢》
如塗塗附。——《詩·小雅·角弓》
凍塗。——《禮記·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又如:涂車(用泥涂制成而飾以彩色的車子。為古時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濁之地。亦謂污濁)
道路
道聽塗說。——《論語》
遇諸塗。
長塗中宿。——司馬相如《上林賦》
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易·系辭下》
立之涂,匠者不顧。——《莊子·逍遙游》
明乎坦涂。——《莊子·秋水》
七圣皆迷,無所問涂。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莊子·徐無鬼》
此義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遺(道不拾遺);涂說(道路傳聞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徑(道路;路徑);涂路(猶道路);涂殫(路走到盡頭)
引申指途徑;門路
國亂者,民多私義;兵弱者,民多私勇。則削國之所以取爵祿者多涂,亡國之所以賤爵輕祿。——《商君書》
〈動〉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記·貨殖列傳》
又如:涂白(在樹干上涂抹白涂劑);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惡附惡);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頂或墻壁)
亂寫亂畫 。
如:涂鴉(比喻胡寫亂畫或書法幼稚);涂乙(改竄文字。抹去稱為涂,勾改稱為乙。乙是勾改的符號);別在墻上亂涂
使不清楚或模糊 。
如:涂掉幾個字
三、【涂】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名詞 道路。通「涂」、「途」。《戰(zhàn)國策.趙策三》:「魯人投其龠,不果納,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涂于鄒。」《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大朱涂廣,夷石為堂。」
名詞 姓。如宋代有涂天明、涂正勝。
四、【涂】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道路。通「涂」、「途」。
姓。
五、【涂】古漢語字典意思
tú①泥;泥巴。《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為羹。”②特指封泥,古代公私簡牘的封閉處蓋有印章的泥塊。《呂氏春秋·適威》:“故民之于上也,若璽之于~也。”③道路。周密《觀潮》:“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④涂沫;涂飾。《論衡·幸偶》:“均之地也,或基殿堂,或~軒戶。”⑤玷污;污染。班固《西都賦》:“雷奔電激,草木~地。”⑥塞;堵住。王守仁《尊經(jīng)閣記》:“沒溺于淺聞小見,以~天下之耳目。”【涂車】泥車,古代送葬之物。【涂泥】⒈濕潤的泥土。⒉泥濘地。【涂炭】⒈爛泥與炭火。比喻困苦災(zāi)難,如同陷入爛泥和墜入火中。⒉比喻骯臟;污穢【涂涂】濃厚的樣子。
【涂】的筆畫
1、涂字的筆順為:丶丶一ノ丶一一丨ノ丶,筆順讀作:點、點、提、撇、捺、橫、橫、豎鉤、撇、點,筆順編碼為:4413411234。
2、涂字的總筆畫為:10畫。部首是:氵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7畫。
3、涂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涂】的拼音
【涂】的組詞
一、涂常用組詞
涂層、涂改、涂蓋、涂料、涂抹、涂片、涂山、涂飾、涂炭、涂鴉、涂乙、涂脂抹粉
二、涂怎么組詞(兩字)
三、涂的組詞(三字)
四、涂組詞(四字)
【涂】的謎語
1.汕頭敘別后(打一字)
2.還剩三點水(打一字)
【涂】的方言
國際音標(biāo) t?u?? 日語讀音 MICHI韓語羅馬 TO現(xiàn)代韓語 ?越南語 d?
粵語 tou4潮州話 tu5(th?) 〈姓〉tou5(th?u)
近代音中古音 澄母 魚韻 平聲 除小韻 直魚切 三等 合口;定母 模韻 平聲 徒小韻 同都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定母 模部 ;定母 模部 ;王力系統(tǒng):定母 魚部 ;定母 魚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