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字收錄于 常用字現(xiàn)通表標準字體 ,相關(guān)內(nèi)容:唱新華字典,唱康熙字典,唱中華字典,唱國語詞典,唱漢語字典。
唱字在漢語字典中的拼音是:chàng,唱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唱的部首是:口部,共有11畫。
【唱】的意思
一、【唱】的基本意思
1.口中發(fā)出(樂音);依照樂律發(fā)出聲音:獨唱。合唱。演唱。唱京戲。唱一支歌。
2.大聲叫:唱名。雞唱三遍。
3.歌曲;唱詞:地方小唱。《穆柯寨》這出戲里,楊宗保的唱兒不多。
4.姓。
二、【唱】的詳細意思
〈動〉
(形聲。從口,昌聲。“唱”字經(jīng)傳以“倡”為之。本義:領(lǐng)唱)
同本義
唱,導(dǎo)也。——《說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傳·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應(yīng)。——《荀子·樂論》
晷漏肅唱。——《文選·左思·魏都賦》
又如:唱和(唱歌時此唱彼和)
倡導(dǎo);發(fā)起。后作“倡”
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史記·陳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唱義(倡導(dǎo)起義);唱謀(率先策劃);唱始(倡始;首倡)
歌唱,吟詠 。
如:唱書(說唱演奏小說中的故事。用絃、琴伴奏的,稱作唱書);唱詩(吟詩);唱月(對月吟唱)
表演 。
如:唱白臉
叫,呼 。
如:雞唱三遍;唱曉(雞鳴報曉);唱好(喝采叫好)
〈名〉
歌曲 。
如:唱論(書名。關(guān)于戲曲聲樂方面的理論)
三、【唱】現(xiàn)代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動詞 發(fā)出歌聲。 【組詞】:「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動詞 高聲呼叫。 【組詞】:「唱名」、「唱票」。唐.李賀〈惱公〉詩:「雞唱星懸柳,鴉啼露滴桐。」
動詞 倡導(dǎo)。通「倡」。《南史.卷一五.傅亮傳》:「我首唱大義,興復(fù)皇室。」
名詞 泛稱詩詞歌曲。 【組詞】:「絕唱」、「小唱」。
四、【唱】高級漢語字典意思
基本字義
發(fā)出歌聲。 【組詞】:唱歌、合唱
高聲呼叫。 【組詞】:唱名、唱票
泛稱歌詩詞曲。 【組詞】:絕唱、新唱
五、【唱】古漢語字典意思
chàng①領(lǐng)唱。《荀子·樂論》:“~和有應(yīng)。”②倡導(dǎo);帶頭。又寫作“倡”。《陳涉世家》:“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宜多應(yīng)者。”《序》:“予三十年前所主~之三民主義……其不獲實行也如故。”③歌唱。《滕王閣序》:“漁舟~晚,響窮彭蠡之濱。”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后庭花。”【唱酬】彼此以詩詞相酬答。【唱和】1.一唱一和,互相呼應(yīng)。2.一人做了詩詞,別人按照原韻相應(yīng)作答。【唱叫】1.歌唱。2.吵鬧。【唱喏】1.舊時一種禮節(jié)。給人作揖并出聲致敬。2.舊時顯貴出行,喝令行人讓路。
【唱】的筆畫
1、唱字的筆順為: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筆順讀作:豎、橫折、橫、豎、橫折、橫、橫、豎、橫折、橫、橫,筆順編碼為:25125112511。
2、唱字的總筆畫為:11畫。部首是:口部,部首筆畫:3劃,部首外筆畫:8畫。
3、唱字的筆順筆畫的寫法順序如下:
【唱】的拼音
【唱】的組詞
一、唱常用組詞
唱白臉、唱本、唱段、唱對臺戲、唱反調(diào)、唱高調(diào)、唱歌、唱功、唱和、唱機、唱片、唱票、唱腔、唱喏、唱雙簧、唱頭、唱戲、唱針
二、唱怎么組詞(兩字)
三、唱的組詞(三字)
四、唱組詞(四字)
【唱】的謎語
1.兩個太陽一張嘴(打一漢字)
2.三個太陽少根棍(打一字)
3.一口說出兩個日(打一漢字)
【唱】的方言
國際音標 t??ɑ??? 唐代讀音 *chiɑ?ng日語讀音 TONAERU UTAU UTA韓語羅馬 CHANG現(xiàn)代韓語 ?越南語 x??ng
客家話 [梅縣腔] chong5 [海陸腔] chong5 [客英字典] chong5 [東莞腔] cong5 [客語拼音字匯] cong4 [陸豐腔] chong5 [沙頭角腔] cong5 [臺灣四縣腔] cong5 [寶安腔] cong5粵語 coeng3
近代音 穿母 江陽韻 去聲 唱小空;中古音 穿昌母 漾韻 去聲 唱小韻 尺亮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tǒng):透母 唐部 ;王力系統(tǒng):昌母 陽部 ;
評論